2025年5月11日,我院成功举办"盆腔淤血综合征(PCS)学习班",由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主办、我院血管外科牵头,联合妇科、超声科等多学科专家,聚焦慢性盆腔痛诊疗新进展。会议通过"实战手术+圆桌学术研讨"的创新模式,为提升PCS规范化诊疗水平注入新动能。
活动中,血管外科杨澄宇主任团队联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戴贻权教授进行了精准介入收入直播,为一例39岁PCS患者实施盆腔曲张静脉硬化剂治疗、卵巢静脉介入栓塞术。术前CTV显示盆腔静脉显著扩张(直径>8mm),术后次日患者即出院,疼痛基本缓解。
在授课环节,戴贻权主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PeVD的诊断筛查和治疗策略》为题进行主题分享,并强调了“盆腔静脉疾病(PeVD)的识别率仍偏低,需从病因学、临床表现、影像学三方面加强筛查;规范化诊断是干预治疗前提,药物和靶向介入栓塞是当前主流路径。”
超声科何雨主任在分享中则指出,经阴道彩超可动态捕捉静脉反流"逃逸点",筛查准确率达85%。
戴贻权教授在授课中强调"病因分层诊疗":轻度:盆底肌锻炼+地奥司明、中重度:介入栓塞(有效率92%)、合并胡桃夹综合征:血管支架成形术。妇科刘明星教授提出"疼痛评分+影像证据+生活质量量表"三联评估体系。
专家分享研讨
我院血管外科作为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副主委单位,建立"妇科-血管外科-影像科"MDT门诊,杨澄宇主任团队首创的"分段栓塞+硬化剂序贯疗法",可降低异位栓塞风险30%。介入栓塞术凭借创伤小(切口<2mm)、生育功能保全率高(98%)、复发率低(<10%)等优势,成为PCS一线治疗方案。活动分享了盆腔淤血综合征的诊疗案例。
内容: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