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信息时报》治腰椎间盘突 不妨试试打针

发布时间:2018.10.15 来源:《信息时报》 发布人:医院办公室 点击数:7462

信息时报 | 记者 蒋隽 通讯员 白恬 | 2018-10-15 14:29


信息时报讯 (记者 蒋隽 通讯员 白恬)腰椎间盘的发病率已经高达16%,但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却都不甚理想。医生指出,现在有第三种治疗方法——“打针”——通过将神经营养和消炎药物精准注射到病变神经周围,可以缓解病人腰背部疼痛和下肢放射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八旬老伯腰痛难忍 “打一针”竟好了

退休教师陈伯已经84岁了,三个多月前,他突然觉得腰很痛,并伴有左腿疼痛,连走路都很困难,经查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腰4/5椎间盘突出症。医生表示,如果要根治可能需要手术,但陈伯已84岁高龄,既往有光过敏史,还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手术风险较高。保守治疗都收效甚微。对此,广医三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王簕决定给老伯“打针”——“神经阻滞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术后一个小时,陈老伯无需拐杖就能行走,两天后便出院。


腰椎间盘突发病率16% 手术治疗有风险

王簕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组织错位超过正常椎间盘的边界范围,导致邻近的神经组织受到压迫,而出现腰部和/或下肢疼痛、无力、麻木,或皮肤感觉异常一种疾病。有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年龄超过28岁时,椎间盘组织就开始出现生理性退变,其内具有缓冲作用的水分含量开始慢性丢失。当遭受外伤或过度负重外力刺激时,腰椎间盘组织就可能出现裂痕,严重的就可能导致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目前发病率高达16%。

“虽然该病十分常见,但治疗却不甚理想。”王簕介绍,很多患者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生理性的疾病,忍一忍就过去了;有些患者采用牵引、按摩、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手段虽得到了缓解,但无法根治。手术治疗可能引起神经功能损伤,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如发生手术失败严重者还可能出现瘫痪的风险,因此很多患者因惧怕手术风险,对手术拒斥心理较大。


神经阻滞技术:起效快 药物注射精度高

除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打针”其实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第三种治疗选择。王簕介绍,该疗法是一种高选择性神经阻滞技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注射治疗技术。通过将神经营养和消炎药物精准注射到病变神经周围,可以缓解病人腰背部疼痛和下肢放射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普通的药物是全身用药,而高选择性神经阻滞技术采用局部精准用药,直接作用于患处,副作用较小。”

王簕介绍,与保守治疗相比,该方法具有起效快,药物注射精度高、靶向性强,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的优点;与手术治疗相比,该方法则具有安全性高,神经损伤风险低,病人痛苦少等优点,而且不需要在病变区植入螺钉等内固定物,对于惧怕手术的患者来说无疑是接受度高的一种选择。

此外,对于急性发作的、十分疼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这一治疗方案优势最为明显,能快速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渡过疼痛的急性发作期,促进患者早日回归正常工作生活。同时,该方法可以根据治疗需要进行巩固反复治疗,从而获得更持久的疗效,无论是老年患者还是中青年患者,均可选择该技术治疗。


建议:这些情况尽早就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在慢性期,一般疼痛多能缓解或者改善。有研究报道,通过适当的锻炼有可能让突出的椎间盘回复到正常位置。因此,这时可以适当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坚持有氧运动,从而增加椎间盘周围的肌肉力量,减轻椎间盘压力,防止椎间盘退变的进展和加剧。

王簕强调,如果出现疼痛,如下肢出现放射痛,肢体麻木,肢体力量下降,行走距离缩短,疼痛影响日常生活的情况,则须及早就医,以免加重病情。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