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名医杂志】误练瑜伽,骨头表示“伤不起”

发布时间:2012.07.17 来源: 发布人:admin 点击数:3972

实习记者 严崇芳  通讯员 刘丹 黄贤君

 

穿过一排健身房,尽头便是瑜伽房: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摆放着音响设备和紫色的长方形垫子,墙的两面是镜子。细心看,房间的地板有些均匀的小孔,询问得知这些小孔是高温瑜伽的“秘密武器”。

在中国的城市里,有很多类似的瑜伽房。瑜伽的优美、优雅让众多人为之倾倒,快速地成为了大众受欢迎的一项健身运动。

然而,近年来,在瑜伽练习中受伤的事件常有发生,网友把这些因为在瑜伽练习中产生的病痛称为“瑜伽病”,很多医学专家把“瑜伽病”列为新病种。为此,记者采访了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副教授、医学博士赵洪普,请他为大家谈谈如何科学练瑜伽。

 

中老年人练瑜伽,当心慢性劳损


很多瑜伽房都宣传“瑜伽没有年龄限制”。于是继白领之后,越来越多中老年人开始加入练习瑜伽的行列,赖女士就是如此。刚退休的她觉得呆在家里闷得慌,便在朋友的劝说下去参加了瑜伽房的练习。第一天练完,她就觉得全身酸痛。她本来以为再练几天自然就好了,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她的症状不仅没有好转,膝关节还出现肿块,夜间疼痛尤其明显。后来到医院检查,她被确诊为关节半月板撕裂。

其实,一旦超过30岁,人们练习瑜伽时就要倍加谨慎。“正常人的骨骼在25岁以后便开始退化。而瑜伽姿势很多都是拉伸、反转,有些动作和身体的骨骼生长的方向相反。因此,对于30岁以上的人来说,一些幅度过大,或者保持过久的瑜伽姿势往往超出了关节和韧带的承受范围。而且,在30岁以后造成的人体骨头损伤,通常不容易修复。” 即便是从小练习瑜伽的人,到30岁以后也应充分考虑自己的柔韧、平衡和力量素质,量力而行。

以瑜伽中的常见姿势“莲花座”为例,它是瑜伽的基本体式,练习者的膝关节需向外侧展开,臀部抬高,膝关节自然下垂,二脚的脚后跟和身体的中轴在一条直线上。“由于进行莲花座练习时,大部分旋转动作都集中在膝关节和髋关节上,而人体的膝关节是铰链状关节,旋转度小。因此,中老年人长期做这一动作很容易使造成慢性劳损,引起颈椎骨关节退变,直接影响颈椎病的发生、发展。”

赵洪普提醒,“拳击手在搏击的时候,手弯曲的角度往往保持在45度左右,因为幅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保护自己。瑜伽练习也是如此,中老年人练习瑜伽时不要过分追求姿势,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一旦出现异常疼痛,就应该停止练习。” 另外,患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比较多,这类人群骨骼比较脆弱,不宜做瑜伽,快走或者慢跑更适合。

 

“三高”人群切勿选择“高温瑜伽”

 

“高温瑜伽,是在60分钟内完成26个固定的瑜伽动作,必须在温度保持38~42℃的房间进行,对长期失眠、偏头痛、腰间痛、颈椎病、肠胃疾病有治疗作用,同时,还减少面部皱纹、平衡心管、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改善听力和视力。”看到某健身俱乐部对高温瑜伽的这一介绍,记者不由疑惑,单凭练练高温瑜珈就可以有如此显著的疗效?

对此,赵洪普解释道,“高温瑜伽可以通过大量出汗,促使人体排出体内毒素。然而,人在高温的环境下,很容易因出汗过多导致虚脱和中暑。另外,在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时,血液粘稠度提高,又因运动而心跳加速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引发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突发疾病。因此,体质虚弱或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都不宜做这种运动。”

尤其要注意的是,有些人认为练习瑜伽时要空腹,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饥饿的人容易疲劳,而人在疲劳的状态下进行高温瑜伽练习,更增加了危险程度。

 

瑜伽减肥,不要操之过急

 

王女士生了孩子之后,身体发胖,爱美的她听说瑜伽可以减肥,毫不犹豫地在家附近的一家会馆报了一个“产后瑜伽”。但由于体形偏肥,她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较差,很难像其他身材苗条的人一样,准确地做出各种瑜伽姿势。

于是,每天王女士在会馆上完课之后,还在家看着瑜伽教学影片联系,恨不得马上把身上的赘肉甩掉。由于她从来没有练过瑜伽,突如其来的大运动量让她有些吃不消,但是为了减肥,她也不在乎那些小伤小痛了。没想到,练习瑜伽还不到一周,她就把腰给扭着了。

“现在很多人减肥求‘速成’,但减肥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有一个过程,平时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才是最好的选择。” 赵洪普说,“瑜伽练习也是一个过程,需要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在身体力所能及的程度上逐渐增加强度和难度。比如向后弯手指,如果一点一点地往后弯,让韧带和手指关节能够逐渐适应这种拉伸,人们不会有不适;但如果突然大幅度往后弯手指的话,关节和韧带无法承受,人们会感到疼痛异常,还可能对关节和韧带造成创伤。”

练习瑜伽不宜超出关节生理活动范围,否则对关节的牵扯过大,可能导致骨折、骨裂、关节脱位、韧带和肌腱损伤等。

 

人物档案  赵洪普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现任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学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学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关节外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成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广州市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

擅长于各类关节疼痛与畸形、股骨头缺血坏死、四肢外伤骨折、骨关节肿瘤、骨质疏松症、颈肩腰腿疼痛症等骨科疾病的治疗。在人工关节相关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熟谙人工关节外科治疗技术。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三上午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