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淦 通讯员 刘丹 张顺 黄贤君
俗话说:春困秋乏。气温回暖的春天俨然为一些贪睡的人提供良好的温床。对于春困,古人有言:春眠不觉晓。然而时至今日,这一说法是否人人适用,看来要打上一个问号了。对此,解放军第四二一医院中医科主任朱成全和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关海涛分别从自身所学进行解读。
春困嗜睡易缺氧
说到春困,朱成全认为是由于从冬季到春季,天气转暖,人体表皮血管扩张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缺氧,从而表现出贪睡的现象。在其基础上,关海涛还补充道:“现代城市生活,灰霾天气多,加上高楼林立,空气不新鲜且不流通,含氧量不足”,所以当下的环境也让春困对身体更具杀伤力。
关海涛表示,春困中人们常说的“睡不醒”,就是因为大脑慢性缺氧,血液循环随之放慢速度。“当人体老是睡不醒时,又会加重大脑慢性缺氧,血液循环慢的情况。”他说,由此就容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三高患者谨防中风
对于一般人而言,春困嗜睡可能会导致思维反应变慢,但不会有其他严重后果,然而对一些本身就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春困嗜睡就没那么简单了。
“这类人群睡眠时间过长,血液循环变慢,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沉积容易造成红色血栓。”关海涛说,原本中过风的患者已经有些脑血管堵塞,再加上春困嗜睡,就更容易使其他脑血管堵塞,增高发病风险。“至于‘三高’和冠心病患者,也是同样的道理。”
春天不要“猫”室内
朱成全说,古人有“木郁发之”一说,即春季到来,万物复苏,人体自然要随之舒展开来,而适宜春季的活动就如登高踏青,因而春天就不要像冬天一样老是“猫”在室内。
关海涛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倡市民多到室外走动。“很多人会有越睡越累、越睡越困之感,与室内空气混浊、不流通有很大关系。”他说,基于此,当发现自己出现这种情况时,应第一时间走出房间,到室内呼吸新鲜空气或活动心肺部位,以帮助恢复头脑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