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两年多前,徐女士发现自己不明原因地视物不清了,当时她以为是疲劳所致便到当地的医院就诊并一直口服药物治疗。
可是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持续恶化,视力一直下降,甚至到了0.05连视力表上最大的字母都看不到了,几近于盲人!
徐女士的眼睛到底怎么了?
还能治好吗?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后面发生的事情吧!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李东豪
徐女士忧心忡忡地前来我院就诊后,眼科医生为徐女士进行了详细的眼底检查、眼科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同时,还为她进行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也就是OCT检查,用特殊的光线,如同CT一样断层扫描。 OCT检查结果近似于病例检查,能更加清晰地看到徐女士的眼底情况。在检查之后,徐女士被确诊为是“特发性黄斑前膜”。
黄斑前膜:黄斑区多长了一层“膜”
李东豪介绍,黄斑前膜是眼底黄斑区出现的一种病理性眼部疾病。黄斑是我们视物最清晰的地方,也是视力最敏感的区域。正常黄斑前没有膜状物,但在病理因素的作用下,部分细胞增殖形成膜状物,就像黄斑区多长了一层‘膜’,这层膜状物可牵拉黄斑,致视力下降、视物色暗,甚至视物变形,严重损害视力。
李东豪指出,徐女士所患的是特发性黄斑前膜,发病原因不详。此外还有继发性黄斑前膜,通常与患者自身的基础病变有关系,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都可能造成眼底出血、炎症等情况发生。
(徐女士术前视力)
研究表明黄斑前膜多由胶质细胞通过内界膜的缺损移行到视网膜表面并增生,而这种内界膜的缺损多与玻璃体后脱离有关。不少老年人出现黄斑前膜就是由玻璃体后脱离所导致的。徐女士所患的是特发性黄斑前膜,也就是发病具体原因不详的一类情况。此外,还有继发性黄斑前膜,与患者自身的基础病变有关系,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都可能造成眼底出血、炎症等情况发生。
早期症状:易与老花混淆
黄斑前膜早期无甚表现,进展期可出现视物模糊、变形,此症状易导致不少老年人将其与老花眼混淆,事实上黄斑前膜比老花更严重,会致视物变形(老花无此状),严重者还会黄斑裂孔,最后视网膜脱落,基本没有视力。
目前黄斑前膜发病不仅局限于老年人,年轻人也有,最小患者仅12岁。
手术:考验技术的四级手术
黄斑前膜的治疗在眼科手术中属于难度系数较高的一类。其手术方式借助了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通俗说就是对眼部进行染色便于纤维膜的分辨,再行黄斑前膜剥离术,将这层膜撕除。
在手术中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剥离的过程中不能对黄斑造成伤害,因为一旦造成黄斑医源性伤害将会出现严重的视功能损害,而且是不可逆的伤害。也因此,黄斑前膜的手术属于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手术)。
(徐女士术后视力)
不仅难度不易,黄斑前膜手术的治疗效果一般,视力能恢复到0.2-0.3已属成功,部分医院选择的恢复标准便是0.3。有些治疗后没有提高的也大有人在。徐女士在我院进行了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手术,视力从0.05提高至1.0,可以说成功地恢复了视力。
而这一例手术的成功也标志着医院眼科在黄斑前膜外科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现在,徐女士康复后,能正常地生活工作,她还专门来到眼科向眼科李东豪主任和眼科的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文/部分来自健康养生周刊
李东豪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眼科临床工作30年,经验丰富,熟练掌握了各种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于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眼底病、眼肿瘤和眼眶病诊断与治疗。完成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抗青光眼术及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等手术上万例。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眼科专业论文60多篇。曾获得广州医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专家出诊时间:星期一上午、星期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