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护理园地 > 天使风采

【天使心语】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心得

发布时间:2014.09.01 来源:心内科 发布人:邓丽英 点击数:8605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习带教是培养优秀护理人员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实习生巩固、增进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以及培养职业情感的重要阶段,为拓展护生知识认知范围调动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提高护生的管理能和及沟通能力,我科在护理部、内科主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改进和充实教学工作,近年来我科实行学生区病房教学模式,并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带教体会介绍如下:

1.确定目标,制定完善的实习计划

心内科患者的特点是危、急、重,基础护理多、重、烦,所以护理要求特别高,对患者不但要紧细心、耐心,还要有责任心和爱心。护生在我科实习时间为2月,因此我们制定了具体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要求了解、熟悉、掌握的知识内容和操作技能如下:(1)、了解病区环境、规章制度及工作规程;(2)、熟悉心血管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护理常规及知识宣教;(3)、熟悉心电监护仪、注射泵、除颤器、心电图使用方法;(4)、掌握心肺复苏的抢救步骤,配合医生做好复苏后的护理和救治;(5)、熟悉本专科常用药物和特殊药物的药理作用、副作用、常用剂量及注意事项;(6)、能正确分析常见的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熟悉心电监护中紧急情况的判断;(7)、掌握介入治疗的常规护理及病情观察;(8)、熟悉各护理记录的书写要求;(9)、能正确为病人体查,并选择相应的病例进行护理教学查房,独立完成整体护理病历1份;(10)、入科后、出科前进行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并要求完成实习小结。

2.调整护生的心理压力

工作心理压力来源是由于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知觉所致,护生因对新环境的不熟悉,与带教老师之间的不了解,害怕出差错,工作反应能力差,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产生工作心理压力,护生刚踏出校门接触社会,由于角色改变,难免会出现不适感,针对此问题,在护生入科时,由科室主带教老师热情接待,除安排具有丰富的临床带教经验和高度责任心、良好医德医风的护士进行带教,还详细介绍科室环境、规章制度、物品的摆放管理、科室成员、带教模式等,增加护生的归属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时刻给予护生的关注和引导,为护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人性化管理。对护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不影响组织利益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个人的愿望,提高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3.提高护生的能力培养

心内科的专科性、实践性强,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因此,对护生的要求就更高,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地执行基础护理,更注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护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责任意识、慎独精神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此方面带教老师的言行身教起了重要的作用。要求各项治疗及护理先让护生跟着带教老师看,让护生在看的同时联想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把二者结合起来,然后再动手操作,老师要耐心细致地指导,做到放手不放眼,强调做实习笔记,每个护生来科室后都要求做实习笔记,把每天在科室的所学、所想记录下来,展创新思维,丰富临床知识。每周进行一次一级查房、一次二级查房和一次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基础操作、专科操作和讲授心内科理论知识、治疗及护理新进展,心内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健康教育知识、急救技能等。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应不断鼓励护生提出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帮助护生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做好健康教育,协助护生收集资料,组织护理教学查房。

心内科作为本院的一个重点科室,患者多,工作量大,护理难度高,因此,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加强临床带教,实行学生区病房教学模式和制定完善可行的实习计划非常重要。学生区病房是以培养护生素质提高护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技巧的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能力自学和发展的能力为目标是护生主体地位和老师主导地位有机结合的临床实习模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