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千里送医 情洒疆域
记广东省第六批援疆医疗队队员彭宇华

发布时间:2012.08.01 来源: 发布人:admin 点击数:3743


奔赴边疆服务,对他而言,是一个埋藏在内心已久的理想。曾经,他报名赴藏援医,却因专业限制失去机会。2008年,当亚运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志愿者的一员,彭宇华得到赴疆援医的消息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父母年迈、护士妻子工作繁忙、小孩正丫丫学语……当别人对他的选择产生质疑时,眼前这位憨厚少言的年轻汉子,却得到了父母妻子的支持。2011年2月20日,作为广东省第七批援疆医疗队的一员,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彭宇华终于实现了自己千里送医的梦想,踏上了难忘的一段人生旅程……

 

积极谋划  提高急诊医疗质量

 

疏附县地处新疆南疆,长年干旱,当地经济欠发达,医疗条件比较落后。与广州大医院相比,当地急诊科的急救水平自然不够理想。

“我们要去适应工作,而不是让工作来适应我们。”彭宇华医生在工作中,积极做出思路的调整,很快发现:一些病人急救完全可以在县级医院就能完成,但由于诊疗习惯而往往被转到上级医院,甚是可惜。

于是,他用扎实的急诊基础和精湛的急救技能,用不凡的勇气和担当,开始对可能进行救治的病人,进行抢救治疗。

2011年夏季的一天,一位胸闷的老人家到急诊科就诊,确诊为急性前间壁心梗。不当值的彭宇华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回医院,他认真分析病情后果断决定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由于疏附县人民医院已经多年未开展过静脉溶栓,大家都没有信心。值班医生带着些许“忐忑”协助彭宇华完成了对患者的溶栓治疗。

心电图曾经高高抬起的ST段逐渐下移,病人的胸痛有了明显的缓解,没有出现头痛和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急救后,彭宇华与值班医生密切关注患者病情,丝毫不敢松懈,直至深夜。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这一次,对于疏附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而言,不同寻常。至此之后,急诊科重新正式开始了心梗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工作,到2012年3月,急诊科已开展心梗静脉溶栓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积极谋划,勇于担当,彭宇华不止一次在急诊工作中表现出这样的魄力。他曾甘愿承担风险,收治一名被硫丹污染未及时处理的女病人,为的是防止病人转院中途发生危险,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也是为了避免同事们失去一次了解治疗硫丹污染的机会。

在可控的范围内积极谋为,在需要魄力的时候勇于担当,胆大心细,彭宇华,做到了。

 

扎扎实实  促进急诊规范诊治

 

勤勤勉勉、扎扎实实,迅速及时是做急诊工作必不可少的。彭宇华,这位急诊科的“有心人”。面对急诊科医护人员急救技能掌握不够理想,基础不够扎实,诊治规范不够完善的现状,他想方设法,慢慢地进行改变……

没有轰轰烈烈,但是贵在点点滴滴。像练功的武人,他强调深练内功。他筹办开展了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培训,为三百多名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令包括急诊科在内的全院医护人员都基本掌握这项急救技术。

像泥瓦匠,他一砖一瓦慢慢堆砌。配合急诊科主任制定各种制度,制定了急诊科的各级医生职责制度,规范医护行为;开展了教学查房、病例点评、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以前在急诊科久未开展的临床与教学活动,让同事们由浅入深地慢慢懂得规范诊治的重要性。

像勤劳的建筑工,他一木一桩地打根基。他耐心认真地向同事讲解病例和住院记录规范书写的重要性,讲解发生在广州的医患关系个案,用活生生的案例告诉他们:人文服务是健康医患关系的不竭动力,将人文医学精神从广州撒播到千里之外的疆域。

 

互助互进 千里传唱穗疆情

 

二月的疏附县正值隆冬,广袤的土地上飘着鹅毛大雪,寒风凛冽。一群远从千里广州而来的年轻人抵达了这片期待已久而陌生的土地。彭宇华医生,在刚到目的地不久,就感受到了疆域人民温暖的热情。

“我们想到的,他们都想到了,我们没有想到的,他们也想到了”,彭宇华

说:“我没有想到县委书记领队亲自领队前来问候,送来了厚厚的棉被,暖水瓶……”

彭宇华不止一次强调,当地同事和人民的好客与热情。他们曾带着他欣赏美丽的冰川、感受克尔克孜族的奇特风俗、吃着鲜美的羊肉,他们曾经为自己庆祝生日,大家把酒共叙感情,大家共同讨论病例情况;炎炎夏日,送上新鲜水果;生病发热时,送来营养品……

那一刻,曾经远隔千里的心,突然靠得很近。

亲密的生活交往,为工作搭起了崭新的桥梁,为彼此工作的互助互促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新疆援医,对于彭宇华而言,是一个成长的历程。在新疆,彭宇华见到了蜘蛛蜇伤、蝎子蜇伤等之前在广州从未见过的急诊病例,有这方面处理经验的同事为彭宇华做了急救的处理演示,增长了他的见识,但彭宇华也发现了对方对于此类病例的发病机理的不熟悉。所以他在同事帮助下,进一步进行文献搜索查询,完善了治疗方案,双方互补长短,相互促进。

然而,沟通与交流远不在此。彭宇华一直是个“有心人”。

当他看到疏附县人民医院医疗用品设备的不足,就积极向我院反映情况,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先后向当地医院捐赠了价值六万多元的医疗器材和一批药品。当他看到当地急诊科医护人员没能真正感受到急诊规范操作的实际,他便多次申请,最后携带当地两名医护人员,回我院接受一个月的急诊训练,让他们实地感受我院急诊的规范操作与流程。他还曾主动联系我院门急诊党支部为远在千里之外的新疆人民捐款献爱心,让温暖不受时空阻隔,继续延续;他盛情邀请前来培训的医护人员到家中做客,带着他们游览西关风情,感受广州魅力,彼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时间就如掬在手里的水一般,想留,但是,却总在指缝间流走,一年半的时间,其实很短。以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工作,以一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态度学习,以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对待病人,在彭宇华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负责的广东医生形象。但是他总说,他能做的不多,只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但求无愧于心而已。

 

                                                     黄贤君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