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3月30日,美国医生Crawford Long用乙醚作为麻醉剂,为患者切除了颈部的两个肿瘤,标志着近代麻醉学的开始,麻醉学科开始创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每年的3月30日被定为“国际医生节”,而我国自2017年起将每年三月的最后一周定为“中国麻醉周”。2025年3月24-30日是我国第九个“中国麻醉周”,今年的主题是“生命至重,大医精诚——守生命保驾护航,护健康安逸绵长”。
3月27日上午9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大楼一楼大厅内人头攒动,第九个“中国麻醉周”主题义诊活动在此拉开帷幕。麻醉科联合疼痛科、产科等通过健康服务、科普互动、沉浸体验等形式,向公众传递麻醉医学在医疗安全与舒适化诊疗中的关键作用。
“爱媳妇,就陪着她无痛分娩!”——活动现场的标语直击人心。麻醉科团队特设无痛分娩宣教专区,通过视频演示、仪器体验和一对一答疑,向准父母普及分娩镇痛技术。麻醉科王寿平主任亲自讲解:“现代麻醉技术可将分娩疼痛控制在轻度范围内,既保障母婴安全,又提升产妇尊严。”多位准爸爸在分娩疼痛模拟仪前挑战,体验者李先生达到3级疼痛时已汗流浃背,李先生感慨:“瞬间理解妻子的焦虑,麻醉医生真是救命稻草!” 产科陈艳红主任补充道:“正常分娩的疼痛可达10级疼痛,麻醉医生开展分娩镇痛及全程监测镇痛效果,是产房安全的重要守护者。”
义诊集结麻醉科、产科、手术室等多学科专家,凸显麻醉医生在医疗链条中的枢纽角色,麻醉科护士长庄曼丽带领恢复室护长闫可可为市民提供血压、血糖筛查,结合个体健康状况评估手术麻醉风险; 分娩室沈健护长教学孕产妇拉玛泽呼吸法,现场发放《麻醉安全手册》、《分娩镇痛知多少》等资料500余份,手册中特别标注“麻醉医生24小时响应”服务热线,强化公众信任感。疼痛科李舜主任在活动中科普:“慢性疼痛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隐形杀手’,而麻醉科与疼痛科的协作能实现从急性到慢性疼痛的全链条管理。”他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为例,解析了神经阻滞、微创介入等技术的联合应用:“通过精准定位疼痛源,我们不仅能缓解症状,更能帮助患者重归正常生活。”
麻醉科王寿平主任在接受广东台媒体采访时表示:“广医三院的无痛分娩比例接近90%,位居省内乃至全国前列,同时广医三院作为广东省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麻醉医生更是‘隐形’的生命守护者。未来我们将推动舒适化医疗常态化,让更多产妇享受分娩镇痛服务、让手术患者术前评估更精准、术后康复更舒适。”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和开展科普教育,增强公众对麻醉学科的了解,推广舒适化医疗的理念,并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健康广东贡献一份力量。
媒体现场采访王寿平主任
活动现场照片
(文、图: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