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16日,由广东省医学会、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新生儿学分会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共同承办的“‘护曦行动’粤东西北基层医护人员诊疗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新生儿复苏技能团队协作训练营”在广医三院19楼学术报告厅及临床技能中心举办。本次培训由我院儿科副主任吴繁主任医师担任主持,广东省医学会新生儿学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周伟教授,我院纪委书记陈耀勇教授,儿科顾问崔其亮教授,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张燕女士,以及来自粤东西北34家65位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参加。
全体嘉宾、授课导师及学员开幕式合照
据悉,“护曦行动”是由长江商学院广东校友会公益委员会发起成立、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联合广东省医学会共同发起的,主要是针对基层新生儿医护人员诊疗水平薄弱、人员缺乏的现状,开展基层新生儿科骨干医护人员诊疗能力提升的培训项目。培训由新生儿领域专家团队牵头,制定标准化培训课程,注重临床实操训练,通过省级专项培训与区域专题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提升新生儿危重症临床诊疗技能,减少并发症、后遗症发生的同时,促进区域间新生儿科医疗服务同质化发展,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助力粤东西北地区危重新生儿提供高水准的医疗服务。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广东省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全国新生儿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该科多年来一直在致力于探索新生儿复苏培训的新模式和推动相关师资建设,近三年来,累计举办新生儿复苏专科培训班近十余场,培训人次达千人,承办了广东省第一届、第二届新生儿复苏技能竞赛,并且连续两年蝉联新生儿复苏团队冠军。培训项目的开展,旨在降低因出生窒息导致新生儿死亡率和病残率。
开幕式致辞中,周伟教授介绍道,粤东西北基层新生儿医护培训项目,自2019年起,已连续4年举办了,以理论+临床观摩操作的形式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项、专题学习,此次百余位新生儿科医生、护士加入培训,旨在助力粤东西北地区危重新生儿提供高水准的医疗服务,促进区域间新生儿科医疗服务同质化发展,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
周伟教授致辞
陈耀勇书记总结了过去三年来,广医三院团队开展的新生儿复苏培训及省竞赛等活动成果,并向粤东西北新生儿科同仁们展望我院黄埔院区的新气象,对参与此次培训的学员寄语厚望,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陈耀勇教授致辞
随后进入精彩的理论课程讲授,周伟教授讲述了当前形式下关于新生儿复苏中的“争议”问题,崔其亮教授对当前新生儿复苏及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强调了提高新生儿复苏临床技能和培训实效的重要性,并为培训班学员讲授了《新生儿复苏临床实践与技能培训暨2021年复苏指南要点分析》的课程。随后,吴繁主任结合当前新生儿复苏指南更新情况做了详细解读《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21修订)解读》,旨在规范新生儿复苏技能,提高新生儿复苏质量。
周伟教授授课
崔其亮教授授课
吴繁主任授课
本培训项目采用“4+1”模式,即以国内外最新理论与实践为依据、紧密贴近临床实际、基于高仿真模拟技术平台、强化团队合作为基本原则,由富于临床经验与教学能力的师资实施小班工作坊教学为基本形式。
在2021年课程的持续改进基础上,本次培训课程继续秉承“手把手”教学原则,60余名学员分为7个工作站(50分钟/站),每个站点,导师针对轮转学员手把手操作指导,让每一个学员“学有所问、学有所思、学有所悟”。
学员课程参与精彩瞬间
各学员完成节奏紧凑的单项技能站点学习之后,为加强新生儿复苏团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提高应急抢救能力,学员们进入第二部分的学习,随机组队进行新生儿团队实操演练,通过扮演导师角色、新生儿复苏医护角色等情景设置,让学员深刻学习模拟教学的意义以及新生儿复苏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团队协作演练
经过两天紧张有序的培训学习,学员们均表示意犹未尽,对新生儿复苏技术与培训方式的认识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对授课老师的授课方式及内容一致好评。结束之余,学员们均获颁培训证书,总结课程学习收获。
学员反馈
全体师资学员合影留念
(文、图:新生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