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肾内科血管通路团队成功完成我院首例“动静脉内瘘支架植入术”,为复杂内瘘并发症患者患者提供了更微创、精准的解决方案。这一进步彰显了广医三院肾内科在疑难血管通路构建与维护方面的综合实力,也推动我院终末期肾病一体化治疗迈上新台阶。
阅读次数:02025-04-16房颤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不仅让患者饱受心慌乏力之苦,更有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引发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面对既要控制心律紊乱、又要预防血栓栓塞的双重难题,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为两名阵发性房颤患者实施了“房颤脉冲消融(PFA FARAPULSE)+左心耳封堵(FLX)”一站式手术,成功解决患者“房颤+血栓”两大问题,为房颤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高效的治疗选择。
阅读次数:02025-04-03梁女士有7年的内痔病史,怀孕前曾有间断的便血,此次怀孕后她的便血更加严重,孕早期发现轻度贫血(血红蛋白 104g/L),孕中期已经达到中度(血红蛋白 86g/L)。入院6天前梁女士反复鲜血便,并出现明显的心慌、乏力,到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检查发现她的血红蛋白仅有30g/L,并发现她的血中有冷凝集抗体,有发生输血反应的风险,从外院紧急转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阅读次数:02025-03-31近日,孕38周、体重仅2kg的浩浩(化名)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埔院区出生,还没能感受母亲温暖的怀抱,就因产前超声发现“双泡征”被火速转入新生儿科。而随后的影像检查也令人担忧,浩浩被诊断为——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需要马上手术。广医三院小儿外科、麻醉科、新生儿科多学科团队,在浩浩出生24小时内实施高难度微创手术,应用超细腹腔镜镜头完成复杂十二指肠吻合,成功解除梗阻危机。
阅读次数:02025-03-26梁伯因为反复胸闷、气促、腹胀、下肢浮肿、心功能极度受损而多次住院治疗。此前,梁伯因为“心病”已有过2次手术经历。16年前,他因为心肌梗死做过冠脉支架植入术;三年前,又因为心肌坏死面积大,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心功能严重下降,在我院接受治疗,燕翼主任团队曾为其植入埋藏式心脏除颤仪(ICD)。
阅读次数:02025-01-2120岁的小陈(化名)本应精力旺盛、身体强健,但他最近却连续咳嗽了三个月,始终没有好转。被当做感冒和肺炎治疗多次后效果都不明显,随后转到当地三甲医院检查,才发现病因——小陈的胸骨上竟然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就位于两个锁骨间的正下方。肿瘤大小已有10厘米左右,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拳头大小。这个巨大的肿瘤还压迫了旁边的气管,将气管压扁才导致了小陈咳嗽不断。
阅读次数:02024-12-17面对胆总管结石,过去人们往往联想到开刀手术。然而,医学技术的进步为患者带来了福音。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运用精湛的微创技术,成功为一位68岁的王婆婆(化名)清除胆总管内的巨大结石,避免了开刀之苦。
阅读次数:02024-12-05据悉,这是黄埔区首例应用ECMO技术救治成功的儿童病例。此次新生儿ECMO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广医三院黄埔院区新生儿科救治能力与荔湾院区实现了同质化,展示了广医三院广东省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在危重症新生儿转运及救治方面的实力,为更多家庭带来生的希望。
阅读次数:02024-12-052024年8月底,胎龄仅25+3周、出生体重仅490克的圆圆在黄埔院区剖宫产出生。因“未成熟儿、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征”圆圆出生后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呻吟、吐沫、面色青紫,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仅为 60%”,刚出生的她便经历了一轮紧急复苏。
阅读次数:02024-11-07当胃部长了肿瘤,根据肿瘤大小、位置不同,常需要行胃全切或近端/远端胃切除手术,术后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营养吸收障碍、食物反流等情况,影响生活质量。近日,广医三院胃肠外科周军主任医师团队为一名胃底间质瘤患者成功开展我院首例3D腹腔镜功能性“保胃”手术,既切除了病变部位,又保证了术后生活质量。
阅读次数:0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