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广州日报》产后下肢痛胀 警惕静脉栓塞

发布时间:2016.04.24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人:医院办公室 点击数:4120

广州日报>>2016年4月24日>>B8版


  孕产妇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4~5倍,产后1周风险增100倍;孕产妇年龄>35岁、肥胖、孕次>3、曾长期服用避孕药都是高危因素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杨澄宇

  日前,两名刚生产完不久的年轻妈妈,因为突然出现的左下肢疼痛、肿胀,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管外科就诊,经血管彩超检查发现,她们的左下肢深静脉有大量血栓形成。幸而该院使用一种最新的血栓抽吸系统,对其进行血栓机械抽吸,使得血管及时迅速复通,再经抗凝治疗后,最终化险为夷。否则,血栓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不仅可能导致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甚至会导致死亡。该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杨澄宇提醒,孕产妇静脉栓塞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4~5倍,产后1周内出现深静脉血栓事件的风险增加100倍,孕产妇年龄>35岁、肥胖、孕次>3、曾长期服用避孕药都是导致深静脉栓塞的高危因素。

  文/广州日报记者黄蓉芳 通讯员黄贤君

  提醒

  产后1周深静脉栓塞风险最高

  “通常静脉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杨澄宇介绍,浅静脉主要指皮下表浅的静脉,比如输液时所扎的手背上的静脉、平常说静脉曲张时腿上突起来的那些血管;而深静脉是静脉血流回流的主要通路,一般跟各大动脉伴行。

  杨澄宇解释,深静脉血栓,就是血流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固,形成血栓,使静脉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其最主要危害是,血栓可能会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从而导致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严重的可致死。

  “根据妊娠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孕产妇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4~5倍。”杨澄宇说,妊娠期间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绝对风险是0.5~2.0/1000,其中80%为静脉血栓栓塞,而在静脉血栓栓塞导致的孕产妇死亡中,约80%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约20%为肺栓塞。约2/3的深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和1/2的肺栓塞患者发生于妊娠期。

  杨澄宇介绍,对于妊娠及产褥期的女性,深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高发时期是:产褥期>晚孕期>早、中孕期,妊娠期和产褥期各占50%。产后6周的风险增加60~80倍,而产后1周内的则增加100倍。至于容易发生深静脉栓塞的部位,80%发生在左下肢。

  析因

  孕妇的血液会自动调节到高凝状态

  孕产妇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为什么如此之高呢?

  杨澄宇解释,首先,在妊娠期,随着激素水平的上升,由于体内生理性凝血因子增加、纤溶下降、胎盘蜕膜和子宫肌层含有丰富的凝血活酶等原因,孕产妇的血液会自动调节到高凝状态。“这种血液的高凝状态,是孕妇的身体为迎接生产的一种必需的准备,属于一种生理性的调节,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常的。”但是,也有少部分孕产妇“调节会过度”。因此,这一阶段的女性,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比正常状态会高2~4倍。

  其次,孕妇在妊娠期,长期的下肢静脉高压和充血,会使得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壁损伤,也容易导致静脉血栓栓塞。

  第三,孕妇在妊娠期的血容量通常会增加20%~100%,导致静脉血管扩张、增长且张力降低,从而使血流缓慢,造成血液淤滞,也会出现静脉血栓栓塞。

  症状

  肢体肿胀、疼痛 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

  那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什么临床表现呢?杨澄宇介绍,常见症状如下:

  一是肢体肿胀。肢体肿胀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症状之一,伴有患肢皮肤张力的升高,卧床休息及抬高患肢可有所缓解,大多数为双下肢不对称性肿胀,严重的可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肿胀。

  二是肢体疼痛。通常以肢体发沉、钝痛为主,卧床或抬高患肢可缓解,可能会沿着深静脉的走形出现深压痛,患侧足背伸屈可能会出现牵拉痛。而且肢体高度水肿,可能会压迫动脉,从而造成肢体缺血疼痛。

  三是皮肤颜色和温度发生变化。由于静脉血液回流淤滞,患肢皮肤多呈紫红色,皮肤温度升高明显。当出现严重肿胀压迫动脉时,可能会出现皮肤颜色苍白青紫甚至花斑,同时温度下降,这时候需要急诊手术处理,否则会导致截肢。

  四是浅静脉曲张。“主路堵了,小道的交通压力自然就大了。”杨澄宇说。

  五是肺栓塞。这时候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

  “肺栓塞发生后的24~36小时,只有20%的病人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约80%没有症状或症状表现轻微。”他说,但值得注意的是,小部分肺栓塞会出现呼吸功能受损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严重的可能会致死。

  预防

  高危人群可从早孕初检时开始筛查

  杨澄宇建议,对孕产妇静脉血栓风险的筛查时间,可从早孕初检时开始,甚至可提早到孕前。在孕期和产褥期,也应反复评估。

  哪些孕产妇属于深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危人群呢?

  杨澄宇介绍,通常情况下,孕产妇年龄>35岁、肥胖(BMI>30~40kg/m2)、孕次>3、有家族静脉栓塞史、吸烟、下肢静脉曲张、多胎妊娠或辅助生殖技术妊娠、合并妊娠高血压或糖尿病、曾长期服用避孕药等都是高危因素。

  “有深静脉血栓栓塞高危风险的孕产妇,一定要多喝水,可在医生指导下穿压力袜或服用抗凝药。”杨澄宇提醒,深静脉血栓栓塞在妊娠期的症状并不典型,因为下肢肿胀疼痛、行走困难、胸闷等在正常妊娠妇女中也常可见到。但是,如果出现了怀疑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该怎么办呢?很简单,做个血管彩超即可。

  治疗

  新的手术方法可快速“吸”出血栓

  “现在治疗深静脉血栓,有了新的手术方法。”杨澄宇介绍,就是利用一种叫AngioJet Ultra 血栓清除系统进行手术,其原理就是利用流变学机械血栓抽吸设备,用高速水流击碎血栓,同时,利用高速水流形成的负压,“吸”出碎血栓,从而迅速有效地清除血栓,开通血管,恢复血流,改善远端血供,使得栓塞症状快速缓解。

  “传统的清除血栓方法是插管打药溶栓,是一种被动溶栓的治疗方法,置管所需的时间长,出血并发症多,血栓去除不干净,术后容易出现血栓后遗症,而且,溶栓时间必须在24~48小时以内。”杨澄宇介绍,而新的手术方法可以减少血栓并发症和血栓后遗症的发生,而且,两周以内的血栓都可以溶掉。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