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广东科技报—健康养生周刊》高考临近 心理病来袭
专家支招高考心理保卫战

发布时间:2015.06.02 来源:《广东科技报—健康养生周刊》 发布人:医院办公室 点击数:3222

2015年06月02日 星期二 第A01:健康关注

 

临近高考,17岁的小李同学愈发感到紧张了。虽然她“戒掉”了自己喜欢看的课外书,也极少参加业务活动,一心一意地准备高考,但一想到考试就觉得紧张不安,并逐渐感到心慌、失眠。经医院心理科诊断认为,小李同学是典型的考试焦虑。

“万一考不好怎么办?”面对“人生第一考”,不少高三学生表现出了紧张、焦虑的情绪。那么考生们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考生遇到心理问题该怎么解决?近日,记者采访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周伯荣。

焦虑源于期待值过高

“焦虑就像一颗大树,导致它成长的是多条根,与性格、环境、家庭等多因素相关。”周伯荣分析道,“学校、老师、家长对学生期待值过高,过分注重考试成绩,过度强调考试的重要性,造成学生对考试的认知有偏差,容易使孩子在面临考试时就会更不自信,从而导致出现焦虑情绪。”

而且高考前很多考生因过分紧张而失眠,大多是考前焦虑造成的。学生容易出现入睡难、浅睡、梦多。然而该阶段不能轻易归类为失眠,但是长期晚睡,会导致生物钟紊乱,最后发展成失眠。

周伯荣指出,盲目与同学攀比学习时间长是没有必要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条不紊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注重学习效率。

过度焦虑要及时就诊

许多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是有好处的,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应对即将面临的危险,更有效的应对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提高学习效率,提防疏漏,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但是焦虑过于严重,则会影响考生备考。例如心神不定、自信心下降等。甚至有些考生会表现在生理上:胸闷、心慌、肠胃不适、尿频、头晕、头痛、吃不下东西、失眠等。

周伯荣建议,当上述症状不明显的话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和听轻音乐放松,如果严重到失眠就需要找专业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咨询,评估学生抑郁焦虑的程度,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考虑予以生物反馈治疗、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防考前焦虑最好避免自我暗示

周伯荣指出,有两种暗示常在考前出现,要尽量避免。

1.不切实际的暗示。考生在考前往往存在警觉性增高,对自己不擅长的科目过分紧张,将注意力不自主的集中在了考试的难点上,在备考时产生挫败感。比如说明明大部分考题能够解答,但还是纠结在几道分值稍高的难题上,暗示自己似乎丢掉了很多分数。

2.过于偏激、自我否定的暗示。部分考生在考前认为自己备考不充分,会在开考前就沉浸在失败的悲伤中,结果往往干扰到下次考试。

周伯荣建议,备考时,适当具有阿Q精神,告诉自己“我是独一无二的,早晚有一天会绽放光芒,做最好的自己,不做别人眼中完美的自己。”学会与焦虑和平共处,告诉自己“结果还未可知,不用提前去承受未知的结果而带来的痛苦”。

专家建议

备考期间,家长应当提供怎样的心理支持?

每个面临高考的学生已经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父母给学生最好的心理支持是点到为止的关心和照顾好学生的生活起居,给他们营造一个安静、稳定的学习环境。

当孩子们在此期间表现出不堪重负或情绪的大起大落,若是短期的情绪反应,家长可做些安慰和鼓励,让孩子休息下,一般可有效缓解。若考生的情绪明显异常,比如过早的放弃甚至出现自残等危险行为,请家长们及时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以避免一些危险事件的发生。

支招

饮食+作息  双管齐下

备考期间的饮食以家常饭菜为主,总体宜清淡,最好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每天喝点牛奶,适当增加鸡蛋、肉类和青菜,总体还是以学生的喜好为主。家长应避免给孩子买人参蜂王浆、冬虫夏草等补品,因为每个孩子体质不同,给孩子吃不合适的补品,可能会夜晚睡眠时精力旺盛,白天却无精打采。

为保证学生们能够正常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情绪和身体状态的稳定至关重要,建议考生维持原有的作息规律,不要轻易做出大幅度的调整。临阵调整部署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不适应,进而影响学生们的发挥。在备考期间建议劳逸结合,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的同时可以使血液循环加速,提高大脑的分析和记忆能力。最好不要参加过度刺激的活动,减少情绪波动的机会。考前熬夜会使体能迅速消耗,降低大脑的分析、判断等能力,只会使临考前自乱阵脚,影响学生们的发挥。所以不要临时抱佛脚,要将重点放在正确的时间安排上,有效、合理分配好自己的时间。

小贴士

增强信心的4个方法

1.正确看待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否定自己。认真分析原因,调整计划。

2.正常作息心情好。树立学就是学、休息就是休息的观念,不要因为学习而占用睡眠时间,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避免因为任务未完成而影响睡眠的现象。可在睡前半小时洗热水澡、泡脚、喝杯牛奶等,建立起“入睡条件反射”,保证充足的睡眠。

3.加强与父母沟通。如果觉得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或行为而导致压力过大,可以选个时间和父母好好谈一谈。

4.“恐高症”家长需放松。家长的情绪随着孩子的情绪变化而波动,进而将压力带给孩子。家长应做好守护者的角色,与孩子共同实现心理成长,共渡高考这一关。

 

链接:http://epaper.jiankangbest.com/html/2015-06/02/content_2_1.htm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