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淦 杨颖 见习记者 陆应球
通讯员 刘丹 马军 黄贤君
近日,一则有关“深圳儿童医院平均每天20名孩子确诊性早熟,医生称相当一部分食用过牛初乳”的新闻,引起不少市民恐慌:是否孩子喝了牛初乳就会性早熟?关于这一问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蒋卓勤教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内分泌科主任刘丽以及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何景然均表示,并无证据显示牛初乳就是导致儿童性早熟的罪魁祸首。
疑惑1、牛初乳真的有问题?
今年以来,牛初乳可谓命途多舛。先是在两个月前,卫生部称“牛初乳属生理异常乳不适合婴幼儿食品”,故作出婴幼儿配方食品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不能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乳制品的规定,将今年9月1日定为过渡期限。而今深圳儿童医院爆出的新闻再一次将其推上风口浪尖。
释疑:无充足证明牛初乳对婴儿有害
蒋卓勤表示,牛初乳确实含有激素,但这并不能说明它就会导致孩子出现性早熟。“像先天性的内分泌失调,或是后天性吃了含激素较高的食品,还有去年台湾提到的‘塑化剂’用品等环境类激素,都可能导致孩子性早熟。”他说。
至于卫生部发布的新规定,他认为,家长不要过分担心。“卫生部的这一做法,主要是基于牛初乳的研究还不够充足,用了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都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支撑。”他向众多家长建议,婴儿应首选母乳喂养,如果有特殊原因不能母乳喂养,应选用合格的婴儿配方奶喂养。在科学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最保险的还是不给婴幼儿喂食牛初乳。
何景然补充道,小儿出生一周内最好能够用母乳喂养,跟牛初乳一样,人初乳可以为孩子提供出生后所需的多种免疫球蛋白和其他多种营养物质,可有效保证孩子的免疫力。此外,他还特别指出,在六个月之后,若母乳不足,孩子的免疫力过弱,可适当增加牛初乳作为辅食,但必须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经检验合资格的牛初乳制品。
“若小孩的免疫能力有所改善,则应停止使用,一般情况下,建议牛初乳连续的使用时间不超过三个月。”他说。
疑惑2、性早熟越来越高发?
不仅仅是牛初乳的问题,此条新闻中提到的“平均每天20名孩子确诊性早熟”,也让许多家长坐立不安:儿童性早熟是不是越来越普遍?如何确定孩子是否性早熟?是不是需要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性早熟?
释疑:近来未发现性早熟病人明显增多
刘丽认为,家长的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从她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被诊断为儿童性早熟的孩子年年都有,一年四季的就诊人数没有太大差别,近来未发现病人明显增多,性早熟一般不会像流感那样,存在明显的流行季节高发期。
谈到家长关心的诊断问题,根据2010年卫生部发布的《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中提到,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呈现第二性征,其中,第二性征的提前发育,譬如乳房发育,阴毛、腋毛出现,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外生殖器发育,女性提前月经等。至于致病原因,她指出,性早熟原因有许多,包括内分泌疾病、肿瘤、误服药物等。在这些出现性早熟的患儿当中,男性70%-80%是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相同的比例,女性则多是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引起。“大多数情况下,家长是无法判断孩子性早熟原因的,因此发现上述表征后应及时送往医院就诊。”她说。
疑惑3、儿童能不能吃含激素食物?
儿童出现性早熟,根源还是在于激素,无论是体内的内分泌紊乱,还是外源性的激素,都可能导致孩子提前发育。这次性早熟有人怀疑牛初乳和反季节蔬果,加上不久前南京爆出的长江水中含“环境激素”可能导致性早熟,这些不禁让人神经紧绷:含激素的食物还能不能让孩子吃呢?
释疑:过多地吃某类食物是致病因
“一些孩子出现性早熟,其实也可能跟过多地吃某种食物有关,如添加激素养殖的鸡,吃多了有可能加快性激素分泌,进而导致性早熟。”何景然表示,家长应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结构。饮食种类越多、食物属性越远,越能保持儿童每天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同时又能避免因长期只吃一种食物造成的饮食结构失衡。
在注重多种食物搭配的同时,蒋卓勤指出,植物性食物比动物性食物安全些。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动物激素跟人类激素比较接近,相比之下,植物激素与人类激素的差别巨大,因而,它们的风险系数会比动物激素小很多。尽管如此,他也表示,目前并没有科学依据可以证实哪些食物会导致性早熟,出于安全角度考虑,市民尽量选择天然的、未经人为加工改造过的食品更好。
专家贴士
1.避免孩子误食避孕药。小孩子对一切新事物充满好奇,加上避孕药口感较甜,有些孩子易误认为是糖果,误食之后引起性早熟。家长最好能将避孕药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
2.远离食品添加剂、饮料、化妆品等含有类激素样产品。小孩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太早接触这些产品,不利于他们正常发育。
3.不要给孩子补太多人参、蜂王浆等含有雌激素的产品。跟牛初乳一样,这些确实是很好的补品,但对于孩子来说并不一定适合,而且有时候甚至会起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