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3-25] 版次:[C08]
专访专家: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 翁智胜
■新快报记者 余锦境 通讯员 黄贤君
近日,一条名为“跟BB湿疹抗战超详细攻略”的微博帖文备受妈咪们热捧,文中详细说明了湿疹的诱因、用药技巧和护理技巧,被网友盛赞为“总结超好的一篇关于婴儿湿疹的文章”。
然而,皮肤科专家解读该微博后却指出,该文其实混淆了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概念,内文对应的其实是特应性皮炎的,但却套上了湿疹的“大帽子”。虽然没有原则性错误,但两者的用药和护理要点还有所不同。个人不恰当用激素膏药、不懂护理会让皮肤症状加重,变得更易复发。
湿疹又叫“特异性皮炎”?NO!
“跟BB湿疹抗战超详细攻略”的作者“恩小予他娘”写到,“湿疹又称特异性皮炎,多从颜面部开始,其表面粗糙,基底发红,伴有脱屑……”
“该文有明显的概念错误,疾病名称和药物名称也多处有错别字。”广医三院皮肤科主任翁智胜告诉新快报记者,因过敏引起的皮肤病都能统称为湿疹,若能找出明确病因则“另起炉灶”,如皮肤触碰到金属饰品等过敏原,接触部位出现的皮肤过敏症状叫“接触性皮炎”;对阳光中的紫外线过敏称为“光敏性皮炎”;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称为“特应性皮炎”(微博中误写为“特异性皮炎”)……找不出明确病因的就可以叫湿疹。这类皮肤病都跟“皮肤过敏”有关,四大典型症状为红斑、丘疹、渗出、瘙痒。
与湿疹有别,“特应性皮炎”常有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往往累及身体屈侧(包括肘窝、腘窝或颈周),还有全身皮肤干燥史,在后继护理时要特别注重全身的保湿润肤。而湿疹常无家族史,无一定好发部位。
外涂抗生素激素药 讲究“下阶梯”
对湿疹引发的不适,需要外涂激素软膏缓解症状,但翁主任发现,很多家长过分惧怕激素抗生素,不愿意给宝宝涂抹。湿疹的皮损表面有大量金色葡萄球菌繁殖,特别是对于有渗出、水肿的湿疹宝宝,若不及时抗菌治疗,难愈且易继发局部细菌感染,造成皮肤损害加重。一出疹就用也容易形成依赖性,一停药就容易反弹。那么,宝宝长了湿疹,究竟该怎么处理?
“在湿疹治疗中,药物的运用要讲究‘下阶梯疗法’,按照病情的强、中、弱递减用药。”翁主任说。
强——抗生素药膏+中弱效激素+内用抗过敏药(包括打针和口服)。对于有红肿、渗水、增厚、瘙痒厉害的较严重湿疹,此法快速控制湿疹进展。具体用法是涂抹抗生素药膏(如四环素软膏、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两个小时后,再涂中弱效力的激素药膏(如糠酸莫米松又称艾洛松、丁酸氢化可的松),每天1-2次。要注意,抗生素药膏连续使用不能超过两个星期。
中——一般1-2周症状缓解后,改用中弱效激素药膏+非激素药膏,隔天一次(不涂激素药膏的那天用非激素药膏顶替),抗生素药膏停用。
普通——后期/轻微湿疹,可以只用中弱效的激素药膏,或者非激素药膏、中药成分的湿疹药膏比如复方蛇脂乳膏、青鹏软膏、维生素E乳膏、苯海拉明软膏等。
最好找出过敏原
湿疹的一个特征是“原因不明”,最好能找出引起过敏的物质,这需要患者做斑贴试验:选择患者日常接触的几种物质,制作成原液或稀释液,分别沾湿小纱布,一同按顺序贴于患者背部,外盖一层油纸或塑料薄膜,用绷带固定好,一般12-24小时后解开,观察局部皮肤反应。若出现皮疹,则说明患者对该物质过敏,是该物质引发了湿疹,生活中尽量避开这种过敏原,就能预防湿疹发作。
■特别提醒
特应性皮炎保湿润肤不能停
翁主任特别提醒,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原则与湿疹相同,但患者往往有全身皮肤干燥史,所以在后继护理时要特别注重全身的保湿润肤,皮损处可在用药间隙涂抹保湿产品。
天气转热、人出汗多,这是湿疹发作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要用太热的水冲洗患处,因为热水让局部血管扩张,将使皮肤渗出更严重;肥皂、沐浴液等化学物品常造成过敏,这类东西要少接触;尽量穿棉质衣服,出汗立即吸干,避免汗液刺激湿疹发作。此外,尽量不要搔抓患处,不然症状会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