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教学动态

必读|广州医科大学教学查房规范(二)

发布时间:2018.04.09 来源:教学管理科 发布人:医院办公室 点击数:18045


1.教学查房具体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示教室进行,时间1~2分钟。

住院医师应先向参加教学查房人员介绍主查教师的姓名、职称、科室,然后由主查教师告知本次教学查房活动的主要目的。

 

(2)第二阶段:病房进行,时间25~35分钟。

①要求参加查房人员仪表整洁、举止端庄稳重、语言亲切。


②教学查房时,为体现尊师重教,一般应遵循以下顺序进出病房,主查教师、下级医师、实习医师、护士、观摩人员等。


查房时各级医师的站位:

主查教师和管床实习医师、查房用治疗车车在病床右侧,住院医师、其他实习医师或进修医师在病床左侧,护士在床尾,如有观摩人员亦可安排在床尾。(见示意图)

                   

 A:教学查房主持医师  B:管床实习医师  C: 住院医师  D:其他实习医师或进修医师  E:管床护士  F:查房用小车 

④管床实习医师汇报病史:由管床实习医师在床边汇报病历(如病情内容对病人可能引起不良心理影响,也可在示教室进行)。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等)、主诉、简要病史、入院情况、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住院后病情变化、诊疗效果及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等。

要求:脱稿进行,语言流利,表达精练、重点突出,时间3~5分钟。


⑤管床住院医师补充汇报:重点补充近期病情演变以及实习医师汇报中遗漏的情况,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求:不重复实习医师已汇报的内容,主要补充不足,要语言精练、重点突出,时间1~2分钟。


⑥主查教师指导问诊:主查教师向患者问候,要求患者予以配合,询问当天的病情,从中了解患者精神、语言和反应情况。根据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汇报病史中的不足有重点地补充询问病史,并向实习医师传授问诊技巧及正确汇报病史的方法,提高实习医师采集病史和总结病例特点的能力。时间约2~3分钟。

⑦主查教师指导体格检查:主查教师指导管床实习医师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特别是专科检查。主查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体查手法是否正确,重点在于有无发现阳性体征及与鉴别诊断相关的阴性体征。如实习医师有错误,主查教师应及时纠正并做示范性操作,并适当向患者解释,以免引起误会。检查过程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因多次或长时间示范而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体查示范应体现爱伤观念。时间5~7分钟。


⑧病例分析与讨论:主查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为讲解分析蓝本,针对本病例特点,紧密围绕本次教学查房目的,以问题为中心,结合“三基”进行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分析与解决临床问题,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应以提问或启发的形式调动实习医师和各级医师积极性,激发各级医师主动参与讨论。主查教师在查房过程中还应适当介绍与本病例相关的学科新进展、新观点,适当运用专业英文词汇,有条件可以双语教学查房。时间约10~15分钟。注:不宜在床边讲解讨论或有争议的内容可安排在示教室进行。


⑨健康教育:向患者做好病情解释和安慰工作,并适当进行健康教育。要求:贯穿整个教学查房过程。


⑩向患者致谢,回示教室。

 

(3)第三阶段:示教室进行,时间约5~15分钟。

主查教师对本次教学查房活动进行总结:


①总结本次教学查房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②点评实习医师及其它医生在教学查房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③对实习医师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④提供参考资料,布置思考题和下一次查房内容,要求实习医师做好准备。

主查教师宣布本次实习教学查房结束。


2.教学查房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1)教学查房的频率及时间:各科室应每两周开展一次教学查房,时间应相对固定,且不影响基本临床工作。教学查房时间为40分钟。


(2)主查教师应由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第一次承担教学查房的教师应进行试讲,主管教学的主任应给予指导和帮助。


(3)可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模型等进行教学,但应注意教学查房有别于小讲课、见习带教、病例讨论。


(4)提前准备查房用治疗车,各种检查器械齐全,注意病房环境。检查病人前后应使用消毒液进行手部清洁。


(5)查房时注意病历及检查器材、X片要按规定放在病历车上或拿在手上,不得放在病床上。


(6)教学查房时着装必须整洁、整齐,查房时不允许接打手机和交头接耳,参加查房人员在病房中不得倚靠病床及墙壁。


(7)主查教师查体、操作手法要规范,阐述、分析病情应使用专业术语,概念要准确,不要随意缩略或用模棱两可的判断影响实习医师的学习。


(8)要有爱伤观念,查体部位不应暴露太多,时间不宜太长。要体恤患者,查前向患者解释取得支持,查后对患者的配合要表示感谢;树立良好的医德风范,体现人文关怀。注意培养下级医师医德医风、业务素质和临床教学意识。



内容提供:教学管理科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