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医院|广医三院获2020中国医院人文品牌峰会三项荣誉
发布时间:2020.11.17
来源:医院办公室
发布人:医院办公室
点击数:266
导言:我院喜获三项荣誉: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获“人文创新团队”,“柔济基金”爱心公益项目获“人文风尚案例”,赖永洪教授获医院人文建设“杰出人物”。
日前,2020年度中国医院人文品牌峰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文化界知名大家、媒体人、医院管理者、大V医生和医院宣传工作者近1000余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会上发布了《中国医院人文建设蓝皮书(2020版)》和《2020年度中国医院公益风云榜报告》。我院喜获三项荣誉: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获“人文创新团队”,“柔济基金”爱心公益项目获“人文风尚案例”,赖永洪教授获医院人文建设“杰出人物”。
人文是一家医院的“温度”,是医者与患者沟通的桥梁。
传承百年柔济精神,人文建设历久弥新。作为一家拥有121年历史的百年老院,广医三院秉承“柔心济世 尚道精医”的医院文化精神,积极履行公立医院的责任和担当,深耕医院人文建设,积极进行人文医学实践,注重人文管理与外延服务,不断创新载体,建设人文医院,让百年老院开出人文医学之花。
121载风雨之路,不变的人文底色
1899年,美国医学博士富马利,远渡重洋在广州行医。当时社会风气盛行“男女授受不亲”,不少女性宁可延误病情也不愿到西医医院就医。有感于此,富马利博士在广州西关逢源中约开办了中国第一所女子医学堂——广东女医学堂,并设附属赠医所“柔济医院”,在1899年12月12日接诊了首例病人。
1899年12月12日,柔济医院接诊第一位病人,是为医院建院日
开办伊始,柔济医院便以“救治妇孺”为目标,兼具慈善机构性质,时常施医赠药,对于贫困的病人,绝不拒之门外,每年受惠的女性患者不计其数,在当时社会享有广泛赞誉,1912年,孙中山还曾亲自视察柔济医院。
1912年5月15日,孙中山先生(前排中)亲临柔济医院视察
百年来,柔济医院对百姓健康的柔心守护从未中断。八年抗战,广州沦陷,时局动荡,柔济医院在首任华人院长王怀乐的带领下,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救治伤患,从未停办过一天。抗美援朝时期,柔济医者挺身而出,奔赴前线、保家卫国。上世纪60年代,柔济医者梁碧儿响应国家“上山下乡”号召,自愿到条件最艰苦的湛江河头镇支援帮扶,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妇产科泰斗梁毅文博士终身未婚,矢志救治妇孺,“南梁北林”享誉中华……在医院发展的各个时期,一代代柔济人用行动践行、丰富着“柔济”医院人文底色。
建设人文医院,医学人文理念先行
医学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和人文性,医学的终极价值是医学人文价值。新时期,广医三院将“人文”理念植入医院发展进程中,厚植医学人文的土壤。医院自2009年便成为“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为医院人文医学发展奠定基础。医院目前拥有获得资格认证的人文医学培训讲师多名,从2010年开始承担对广东地区医师进行人文医学技能培训任务,共开展规范化的培训22场,累计培训医师逾千人次。同时,人文医学培训讲师广泛参与广东省医师协会人文医学工作委员会组织的人文医学培训巡讲,为广东省医师人文素养及沟通技能的快速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医院将人文医学技能培训纳入每一位新员工的入职第一课。医务人员应当如何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如何悲而不伤地告知患者坏消息、如何用语言技巧化解冲突……这些日常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实则并不普通。通过专业的人文医学授课,让更多医者具备人文关怀,学会尊重病人,感同深受地与病人沟通,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同时要掌握告知的要领、学会安慰病人和善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使新员工在职业生涯初期就能做到医学技能与人文技能两条腿走路,从理念抓起,回归医院的人文属性。
以人为本医学实践,人文关怀落到实处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实践。这所百年医院,在引入人文医学的培养之后,更是立足将人文医学实践列入医院制度,着实为病人提供高质量、重人文、厚关怀的医疗服务。医院率先在市属医院开展医学伦理查房活动,从查房时的用语到病人隐私的保护等诸多细节入手,规范医生诊疗行为。
从流程抓起,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医院从来院就医的患者需要出发,不断完善就医流程,创新“流程图”制作模板,使医患一目了然,受到上级业界赞誉;统一全院知情同意书模板,充分保证患者知情同意权,手术知情同意书一定要有替代方案,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意愿,与医务人员共同制定诊疗方案。为了让患者获得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医院推行处方点评制度,定期公示奖惩制度,患者平均住院日不断下降,每百元耗材价格数据保持优良。医院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与诊疗计划的制定,使患者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地参与者;编写漫画版的《患者安全读本》,备受患者好评。
从服务入手,提高就医的获得感。为提高服务效率,医院子2015年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系统,实现在线挂号、缴费等提高就医效率,开设24小时便民手机充电方便群众、打造“妈咪小屋”母乳喂养区,开设手语导诊、无障碍通道等服务特殊就医群体,处处体现细心贴心。近年来,医院引入医务社工服务,开展“安心孕妈”“长者康复无忧”等医务社工服务项目,链接医院与社会资源,为患者提供多元支持,提升就医幸福感。
开展“医社共建,长者康复无忧”医务社工项目
疫情下的人文关怀“安心中转站”
妈咪小屋母乳喂养区
门诊手语导诊服务
从互动体验入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院致力于“以患者为中心、以互动为抓手、以友好为目标”的医院软实力建设,提高医患友好度。从2014年开始,面对不同的患者、市民、对医学感兴趣的中学生、职工子女“医二代”等不同群体,创新开展了“医患角色互换体验营”、“医带医梦少年医游”中学生夏令营、“职工子女医务志愿夏令营”等多类的体验营活动,促进了不同人群对医院、对医护工作的了解理解,促进医患友好度建设,传播了医疗正能量,取得良好社会效应。在人文医学的滋养下,很多科室也逐渐形成特色的服务患者的人文科室文化活动,如新生儿科早产儿聚会、产科糖妈妈俱乐部、妇科肿瘤俱乐部等,通过这些人文品牌项目的建设,将“友好、互信”的人文医院理念深入医患心中。
医患角色互换体验营活动
医二代志愿者夏令营活动
从公益志愿活动,让医疗更有温度。医院积极开展公益志愿活动,柔济医者投身抗震救灾、援疆援藏、医疗扶贫等爱心志愿活动中,大爱奉献。2014年,医院携手广州市慈善总会成立“柔济基金”救治贫困重症孕产妇和重症新生儿,传递爱心力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广医三院承担了广州西隅疫情防控的重责,无数医务人员纷纷主动请战,驰援武汉抗疫、支援兄弟单位、奔赴香港检疫,柔济医者逆行担当,用行动书写医者大爱,彰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医学人文情怀!
世界冠军谢杏芳担任“柔济基金公益爱心大使”
多年来,人文医院的建设已成为广医三院的一种发展模式,人文关怀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为我院带来了各种进步,医疗投诉案件数量有效控制,恶性纠纷、医闹案件销声匿迹,实现了医护人员人文素养提升,与患者友好度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提升等目标。人文关怀的渗透,使医院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使我院获得全国“人文爱心医院”“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广州市模范职工之家”“广州市先进职工之家”,全院多个科室获国家级、省级、市级“青年文明号”,广东省青年五四奖章等殊荣。
广医三院的每一位人文医学推动者实践者都坚信,人文的种子早已播撒在医学土壤上,人文医学培养终将让医患双方共同受益,开出医患和谐之花,而广医三院这所百年医院,将一如既往推崇、践行与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