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羊城晚报》正月十五都快过了 快“治治”蔓延“的假期综合征”

发布时间:2019.02.19 来源:《羊城晚报》 发布人:医院办公室 点击数:3397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2月19日       版次:A19    作者:余燕红 黄璀玥


受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 周伯荣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黄越前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黄璀玥


春节七天假期过去已经六七天了,正月十五也快过了,开启崭新的猪年上班模式,您浑身上下的每个细胞是否还是情不自禁地在反抗?周一,早上起床的滋味很酸爽,抢红包很开心;周二,精神萎靡,人在心不在,夜不能寐;周三,一本正经地坐在办公桌前看着电脑屏幕望眼欲穿,无精打采;周四,莫名的恐慌,身心疲惫,焦躁,没胃口……小伙伴们不禁自我暗示,这蔓延的“假期综合征”怎么破,求解救,在线等!!!


生活方式:正念能量+积极心态

春节期间很多人大吃大喝,通宵熬夜狂欢,觉得这是一种放松自己的方法,希望从中得到快乐和幸福的感受,其实不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周伯荣表示,在心理学里,这种懒散和无节律的生活方式本来就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和快乐的感受。

真正的幸福感受是要在战胜一定的困难后才能获得的,因此,我们假期中所谓的放松,只能算是一时的快乐和幸福,当这种快乐和幸福过于强烈,持续时间过长,一旦假期结束,就会让人在节后面临大量工作的时候形成强烈的心理反差,这种反差会使人在思想上产生退缩、拖延,于是便有了“我假期后提不起精神来”的感觉,甚至会暗示自己“我有假日综合征,上班没精神”。这种暗示本身也是一种非正念性的思维。

周伯荣指出,正念性的思维和积极的心态要求我们看待一个问题,看待一个事物,总是能找到它积极的一面,总是能够在做这件事的分分秒秒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感、幸福感和自己给予的意义。


收拾心情:增加运动+调节睡眠

心理学和社会学及疾病本身都是有关联的,心理学在某些范畴来说也是预防某些疾病的窗口。节后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可以从行为学相关方法开始着手,因为行动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心理和身体。

周伯荣建议,如果春节后的工作日还处于所谓的“假日综合征”状态,应该好好利用接下来的时间,给自己一定的调节,把自己的生活节律调整好,比如:快走和慢跑。

节假日期间因为应酬、照顾家人、外出观光活动,很多人会忽略了运动,节后可以恢复运动,把自己的生活节律回归到平时周末的状态,这样可以让身体得到放松,特别是选择适合自己的长时程运动和团队性的运动,都可以促使人体产生多巴胺,让人有一种轻度兴奋性的体验。

除了运动,我们的睡眠节律也要进行调整,尽可能摈弃假期那种晚上熬夜到凌晨、白天睡到中午这种懒散的睡眠方式,减少白天睡觉的时间,晚上准时睡觉。


饮食习惯:在家吃饭+清淡饮食

春节过后,因为没有节制的饮食,会出现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外出进食,碰巧进食了不洁的食物,还会患上急性胃肠炎,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发热等症状。

不少人节后会出现胃肠不适、没有胃口,看到食物就觉得腻的感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黄越前指出,节后如出现消化不良、厌食、胃肠不适等消化道相关症状,可以通过控制饮食进行调节。如在家做饭。在食用种类的选择上可减少进食肥腻肉类,增加素食,多喝水。

在生活上可通过增加运动,定时排便来缓解。如果周末需要应酬,吃喝要有节制,可在进餐前多喝水,减少每餐进食量,切忌再暴饮暴食。如出现急性腹痛、发热、呕吐等较剧烈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因为除了可能患上急性胃肠炎之外,还要警惕可能是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

黄越前强调,任何时候,都应该养成和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规律、适量,切勿过饱,不要吃宵夜,饭后散步;少进食刺激性食物;多食蔬果青菜、多饮水;适当运动;定时排便(建议每天早上睡醒后或早餐后排便)。


假期综合征

人们在假期过后(尤其是春节和国庆节这种长假期)会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异常反应。如没精打采,感觉疲惫,对工作感到焦虑,精神难以集中,工作效率低,甚至会出现神经衰弱、眩晕、失眠、恶心、没胃口、胃肠不适等症状。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