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党建网 > 活动要闻 > 院内新闻

【青年】这些广东医疗界的小年轻在疆藏居然干了这么牛的事!

发布时间:2016.05.17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 发布人:医院办公室 点击数:6887

千里援疆藏 

活出青春最美的模样

 

 

 
 
 

说起新疆和西藏,也许您会联想到:

神秘而美丽的雪域高原,

能歌善舞的藏族同胞,

美丽婀娜的维族姑娘,

香甜的水果,

五颜六色的服装,

令人陶醉的歌舞……

一切都是那么美妙。

 

 

 
 

图  新疆的当地风情

 

图 西藏波密县卫生服务中心外景和附近的雪山

 

 
 
 

然而除此之外,你是否知道,在这里,还有一群远离穗城,默默工作的广东青年,他们是来自广州援藏援疆医疗队的医护人员。

 

理想总比现实诗意。

选择援疆援藏,对于医疗队里的青年而言,是诗意的理想和勇敢的选择。离开家人,来到新疆、西藏,他们第一次体验到“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的独特感受。

 

贺芳抵达西藏波密,由于高原反应,她夜里常常憋醒,需习惯性地走到窗户边透气,女性生理期感受也因此变得不同寻常。

 

新疆疏附的秋冬天干燥,潘玲兰时常感到喉咙痛、嘴唇干裂,每天鼻子出血丝,每晚全身皮肤干燥地像有无数只虫子在爬。春天则沙尘暴频发,隔三差五就开启下土的模式,漫天黄沙,就连窗户紧闭的房间里也弥漫着浓郁的沙尘味。

 
 

 

 

 

图为疏附县医院外黄土一片的景象

 
 
 
 
 

而对于医疗队员而言,挑战最大的并非环境不同、身体不适。

 

最让这些来自一线大城市医院的医疗队员犯难的是:

当地医疗设备简陋破旧,

物质缺乏,

医护人员不足,

技术十分落后,

观念落后,

信息封闭,

语言不通......

这些就像一座座大山挡在大家面前。

 

 

因此,规划、调研、制定计划,因地制宜克服困难是必经之路,青春,就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演绎出精彩,散发出光芒。

 

 
 

 

图  贺芳在西藏的日常门诊

 

图  广州市卫计委书记唐小平率领广州援藏医疗队下乡义诊

 

图 广州援疆医疗队义诊后合照

 

超越语言

与医患本真关系

不期而遇

 

 
 
 

语言不通,是医疗队员工作需要克服的第一个难题。贺芳,是广医三院一名妇产科的青年医生博士,也是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青年文明号的号长,是医疗队中唯一的妇产科医生,她将开展3个月医疗帮扶工作。

 

但是有一次,为42岁聋哑患者的成功手术,却让身在西藏的贺芳觉得,医患天然的特殊联系,是可以超越民族和语言的。

 
 
 

图  半夜抢救一名宫外孕患者,B超值班的嘎嘎医生没有来得及穿工衣就和贺芳一起投入战斗

 

 
 
 

42岁的未婚聋哑妇女元巴需要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但是她没办法表达。整个治疗过程,贺芳都只能够在同事的帮助下实施,医患之间凭借肢体手势完成医患沟通,虽有难度,也很缓慢,却十分顺利。

 

当16颗肌瘤全部被剔除出来放在手术盘上的时候,贺芳脑海里浮现的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诗意画面。

 

贺芳说,康复当天,淳朴的元巴和医生虽然彼此无法用言语交流,但是元巴那无声淳朴灿烂的笑容却深深打动了自己的心,至今难以忘怀。

 
 
 
 
 

图  贺芳在西藏波密开展手术

 

 
 
 

说到语言的难,在新疆的潘玲兰也深有同感。潘玲兰,是广医三院妇科一名工作5年的80后女医生,从2015年8月开始,她将在新疆度过一年半的帮扶岁月。

 

有一次收治了一个需要手术切除右侧卵巢囊肿的42岁维族妇女。患者很信任广东医生,经过潘玲兰沟通,愿意进行腹腔镜手术。但是维族的同事犯难了,她们从没收过这样的病人,不知道要开哪些检查,不知道怎么写病历,也不知道术前要做哪些准备。潘玲兰只能对每个环节一一讲解。

 

 

 

无奈地域文化的不同,习惯使用维语交流的同事们并不擅长汉语拼音,打字很慢,原本只需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病历,最终用了两个多小时,虽缓慢,然而这个过程却拉近了两地医生的距离。

 
 
 
 
 

疏附县是新疆喀什地区的贫困县之一,经济落后,维族妇女地位低下,孕期并发症与合并症发病率高,绝大多数妇女保健意识差,整个孕期几乎不做产检,孕产妇病死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健康科普需求十分迫切。

四月的新疆,春光无限。

 

当其他人在春天里忙着种树、发糖丸时, 潘玲兰却忙碌着为当地的维族妇女开办孕妇学校。但是,维族妇女们听不懂潘玲兰的汉语,开讲的时候,她常常需要见哪个同事得空就拉上谁来当“翻译员”,甚至来听课会说汉语的维族妇女当过她的翻译。热情的潘玲兰,不管是一场来200人的大场,还是只有2个妇女的小课堂,都定期开讲,风雨不改。

 

她说,看她们(维族妇女)穿着鲜艳的服装,戴着五颜六色的头巾,花枝招展,也仿佛是春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  潘玲兰当地妇女开展健康科普讲座

 

 

尊重文化现实

除了拼才干还需要

“小智慧”

 

 
 
 

西藏波密长期的高海拔生活环境,农牧民的卫生习惯以及产检意识的缺乏和特殊的信仰文化,导致了孕期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疾病、流产、胎膜早破、早产及过期妊娠的发病率都较高。

 

于是,贺芳决定开展规范的剖宫产、无痛人流术和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这三个项目,希望把技术永久的留下来,服务更多的患者。

 
 
 
 
 
 
 

西藏是一个有信仰的地方,有一天,来了一位血压高达240/180mmHg,全身浮肿的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妇,评估病情后,贺芳组织了科内疑难病例讨论,建议她终止妊娠。

 

 

但是,患者告诉医生,她需要找喇嘛算命。贺芳顿时傻眼了。于是在周末,贺芳和同事一起拜访了当地的活佛,谈起了她们的困惑和希望。活佛答应会在法事活动上,进行健康宣教,引导病人遵从医嘱。

 

通过这件事,贺芳也明白了,在当地,要学会因势利导,跟病人更好的沟通,维系健康。

 
 
 

 

上一批援藏医疗队员镜头下的朝圣人群

 

 
 
 

在新疆的潘玲兰,也认为援疆过程,在有限条件下,急中生智的“小智慧”很重要。

 

在广州行医,设备物资基本无需医生担忧,但疏附县条件有限,手术室这些“周边”的配件有时候并不齐全。有一次,为一位附件区囊肿的病人做手术,却无料,当地医院并没有在术中装囊肿的专用标本袋。

 

虽然患者是良性肿瘤,但是为了避免肿瘤细胞散落在盆腹腔或腹壁而造成医源性扩散,手术台上的她们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无菌橡胶手套自制简易标本袋,没想到效果等同于专用的标本袋。最终安全、有效地完成了手术。

 

确实,援藏援疆,不仅挑战医生的技术,还需要他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解决难题。

 
 
 
 
 
淳朴信任互助

感动着彼此

温暖的故事
 
 

淳朴,是援疆援藏医疗队员对当地民众最深的印象,

信任,是他们对当地医患关系最深切的感受。

随着时间的发酵,他们也感动着当地发生的那些大大小小故事。

 

 
 
 
 

潘玲兰在疏附县人民医院开展的首例腹腔镜妇科手术所经历的波折让她印象深刻。

 

她所在的医院收治的基本是产科病人,没做过一例妇科手术,更别谈妇科微创手术了。2015年11月,她收治了一位42岁的右侧卵巢囊肿符合腹腔镜微创手术指征的维族妇女。经过充分沟通,维族妇女却十分信任这位来自广东的医生,决定留在当地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

 

无料,一切检查完善之后,手术室却通知有一台腹腔镜的气腹管漏气,修不好,只能重新购买,但购买需要时间。无奈之下,潘玲兰只好跟病人沟通,如果她不愿意等,可考虑改为开腹手术。没想到,病人跟家属商量后还是决定做腹腔镜,并且愿意等到器械好了再让潘玲兰为她做手术。

 

10天后,疏附县人民医院首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终于落地,顺利完成。

 
 
 
 
 

图  潘玲兰开展首例妇科腹腔镜手术

 
 
 
 

而这十天的信任等待,

成为了疏附县人民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开篇,

这也让同事们信心增强逐渐增强,

让潘玲兰很受感动。

 

 

之后,医院每月都会开展腹腔镜手术和宫腔镜,

工作局面开始打开。

 
 
 
 
 

图 潘玲兰和即将出院的患者交谈

 
 
 

而在西藏的波密,贺芳和医疗队员们也收获了特殊的情谊。

 

有一名巨大子宫肌瘤导致重度贫血的妇女来到了医院。术前血红蛋白只有49g/L,必须通过输血纠正才可能为她开展手术。当地没有血库,出现需要输血的病人的血源主要是士兵、医生、护士以及家属。然而患者的血型是AB,RH阳性,家属互助献血的时候,血型并不符合。

 

情急之下,医院通知了当地的兵站。很快,有5名血型符合的青年士兵志愿献血1200毫升。术前她的血红蛋白提高到了8 1g/L,手术顺利进行。这里的和谐、奉献让贺芳动容。

 
 
 
 
 

图  最可爱的人为藏族同胞献血,贺芳医生指导当地医生开展手术

 

 
 
 

四月的波密,早晚温差大,深夜寒冷,贺芳常伴着雨声,听着一首当地的歌曲《雨中的波密》入睡:

 

 

“当我轻轻地走进你

雨中的波密

不用说什么话语

我已感动得热泪如雨

柔柔风儿送来雪山的消息

我走入了梦中的雨季

你是如此的美丽……” 

 

便也觉得爱上这个地方。四月的新疆,天晴之时又春光无限,杏花和桃花齐齐开放,美得沁人心脾。潘玲兰把自己的微信头像换成花开的图片,内心春色满园。

 

 

在他们的内心,援藏援疆是青春一段宝贵的经历,广州援藏援疆医疗队员们此刻都有年轻最美的模样。

 
 
 
 
 

图  雨中的波密 迷蒙的外景

 

 

 

图  新疆春暖花开

 

图  这张背景图代表了他们的心声

 

供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黄贤君  王练深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