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7日,我作为广州市第七批援疆医疗队成员之一,来到喀什地区疏附县,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对口援疆工作。后方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领导们给予了大力支持,前方单位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疏附工作队给予了妥善安顿,让援疆工作既无后顾之忧,又能行在当下。
初来乍到:与新疆疏附的亲密接触
还得从今年八月份说起,医院接到广州市组织部援疆任务的通知。这次需要医院妇产科派出一名援疆医生,我义无反顾地报名了。带着领导的嘱托,同事们的祝福,我背上行囊坐上了去喀什的飞机。
从广州到喀什,全程共飞了将近8个小时,相当于出了一次国。由于旅途疲惫,当晚睡了个早觉,第二天醒来发现,嘴唇已经干裂出一道口子,喉咙也非常疼痛。早就听说新疆气候干燥,但亲身体验了才知道。由于太过干燥,皮肤也发痒难忍。过了将近一个多月,才慢慢适应这种环境。
不知不觉,过去了将近两个月。还记得刚来的那几天,对亲人的思念、对环境的不适应,导致每每给家人电话都暗自流泪。但人的适应能力,有时是你无法预料的,很快我和援友们熟悉起来,和维族同事们也打成了一片,我开始喜欢上这个小小的县城。纯朴善良友好的维族人民,让我倍感亲切。
广医三院送给疏附县人民医院的手信广绣《林护堂》,表达美好祝愿
临行前,我亲爱的领导同事来送行
路上偶遇赶着毛驴的大伯,感受当地人民的淳朴
深入了解:守护妇幼健康责任重大
疏附县辖区人口将近22万,是多民族混居地区,以维族为主,其生育政策允许生育三胎。作为全县最大的医院——疏附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就比其他科室更忙了。
维族妇女地位不高,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当地妇女的保健意识普遍较差。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孕产妇几乎从来不做产检。整个孕期都不去医院一趟,直至分娩发动才紧急赶往医院。更有甚者干脆在家里分娩,自然分娩困难时,才到医院求助。
孕、产检缺乏,导致孕期并发症与合并症无法及时发现和诊治,出现诸多不良妊娠结局:死胎、死产、胎儿畸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孕产妇死亡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初来乍到,妇产科吴主任跟我讲述着这一切。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深感忧虑,竭尽全力想改变这种局面。看到她期盼的眼神,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如何提高当地同行们的业务水平,提高新疆人民的保健意识,任重而道远。
而我,也逼自己克服不适,尽快融入工作。在不忙的时候,偶尔看看窗外,会有意外的发现,200多公里外的雪山清晰可见,仿佛就在眼前。我想,我也要开始自己的新征程了。
办公室窗外的风景
工作进展:授课 、看诊 、评审、手术四管齐下
一边适应着当地的时差、气候和饮食,一边努力将援疆工作驶入正轨。根据科室状况、医生各自的特长和不足,我制定了严密的援疆计划。
疏附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只有一名刚刚毕业的本科医生,其他都是大专和中专学历。加上地处偏僻、信息封闭,医生们的妇产知识严重不足。针对这种状况,我首先制订了课程表,定期安排理论讲课,传达常见病的诊疗规范,以提高医生护士们的理论水平。
妇产科有两个病区,表面上分为妇科和产科,实际上住院的几乎全部是孕产妇。因科室对妇科疾病诊治缺乏经验,妇科病人几乎都去了喀什地区的上级医院。一听说有广州来的援疆医生,很多妇科病人和高危孕妇专门跑到病房咨询和检查。而我往往也会叫上维族同事们一道,一是教他们一些常规诊疗经验,二是可以充当翻译,毕竟会讲普通话的维族人少之又少。
当地的小朋友,甜甜的对着我笑
上班不久,碰上妇幼保健评审和爱婴医院评审。曾经做过一年质控员的我,恰好有点经验,妇产科吴主任把我的到来形容成“及时雨”。说做就做,我和科室医务人员开始完善落实各项核心制度。说到这里,不得不感谢后方广医三院同事们的支持。提供课件、发送“九大本”模板,让我们的准备工作不再毫无头绪。看着整理出的资料,我心里满满的感动。
协助完成评审资料,感谢我后方的同事
目前,疏附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手术几乎都是剖宫产。由于人手不足,周末和晚上被叫回医院做手术也是常事。即使语言不通,绝大多数需要维族同事翻译,术前术后跟病人的沟通还是让我体会到维族人民的善良淳朴,对医生的信任。能帮到她们,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相信,妇科病人也会慢慢信任广东医生,这样,妇科手术也能顺利开展起来。未来的援疆之路,我愿与广大的疏附县同道们一起携手同行,任重道远。
我想,这张背景可以表达我的心声
潘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