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党建网 > 党校培训 > 网上课堂 > 学习园地

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述(上)、(下)

发布时间:2012.05.24 来源: 发布人:医院办公室 点击数:7763

新华网北京1月10日电(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1939年、1940年之交,在抗日战争最为艰难困苦的相持阶段,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对中国共产党的诋毁,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工作,特别是毛泽东接连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文章,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中国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并对它作了系统的说明。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们渴望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时局和中国未来前途的看法。中国共产党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也必须在全国人民面前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区别开其他政党的政治主张来,把人们吸引到自己的旗帜下。

这时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战爆发以来的成功和失败的丰富经验,已经成为一个政治上成熟的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已经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系统回答上述问题。

毛泽东后来说,那些理论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经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只有经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

1939年12月,毛泽东主持撰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定稿。这是在毛泽东主持下、由毛泽东和在延安的其他几位同志合作写作的一个课本。第一章“中国社会”是别的同志起草后经毛泽东修改定稿的。第二章“中国革命”是全篇文章的重点和主要内容,是毛泽东自己写的。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第一次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区别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早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个科学概念,并且明确确定:“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毛泽东在文章中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

他指出,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社会,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已经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因此,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后,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勾结日本公开投降或准备投降的一切汉奸和反动派。

中国革命的任务,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这两项革命任务是互相关联的。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中国革命的艰巨任务谁能够完成呢?这就是中国革命的动力问题。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状况等方面的特点逐一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中国无产阶级有着许多突出的优点,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但是,如果单凭它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在中国社会的各阶级中,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坚固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这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已经证明了的根本规律之一。

毛泽东还进一步论述了由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和状况,以及他们对革命的态度和我们对他们采取的政策。

新华网北京1月12日电 1940年1月,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1月9日,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长篇演讲,题目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这个长篇演讲,从下午一直讲到入夜点起煤气灯的时分。”“拥挤在会场里的五六百听众,被他的精辟见解和生动话语所鼓舞、所吸引,聚精会神,屏息静听,情绪热烈,不时响起一阵阵的掌声。”一个月后,这篇演讲首先在《中国文化》创刊号发表,稍后几天在《解放》第九十八、第九十九期合刊上刊载,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自己说,这篇讲话“目的主要为驳顽固派”。但是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这个范围。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他十分明确地回答:“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

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和世界的历史出发,说明了在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以后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已经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即“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在中国,无产阶级已经有了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就能够带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这一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同时,中国革命必须紧紧依靠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阶段,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阶段的革命,才可能去进行后一阶段的革命,不能混淆两个革命阶段的任务,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也必然是衔接的,中间不可能再插入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因为有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已经包含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其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毛泽东还进一步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在政治上,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经济上,要使一切“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个共和国将采取某种必要的方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文化上,要挣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思想的奴役,实行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些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既不同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又区别于社会主义。

在此之前,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人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和系统阐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是一次飞跃,是一件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它不仅回答了当前时局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而且回答了中国现阶段民主革命和未来建设新中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使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清楚地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和前景,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胜利信心,成为引导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有力地指导和促进了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