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广东健康头条》救治重症孕产妇20年,广州这家医院打造“AI产科医生”

发布时间:2018.11.11 来源:《广东健康头条》 发布人:医院办公室 点击数:5432


11月9-11日,第五届珠江围产医学高峰论坛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母胎医学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中外围产医学、母胎医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母胎医学的临床与研究热点、难点进行研讨。

记者从活动上获悉,大会主办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简称广医三院),也恰逢迎来了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下称“救治中心”)成立20周年。该救治中心如今每年分娩量近9000,其中重症孕产妇1000多例,抢救成功率高达99.7%。

目前,该救治中心正在打造一个 “AI产科医生”,预计2019年能进入临床“出诊”,帮助产科医生预测孕产妇的高危风险,并给出诊疗建议。

每年接收超千例重症孕产妇,三成是转院患者

广医三院产科副主任余琳介绍,20年前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成立之初,每年的分娩量只有1000多例,收治重症孕产妇每年100多例,以收治广州市内的患者为主。而现在每年分娩量近9000例,其中重症孕产妇1000多例,辐射整个华南乃至全国,有30%的孕产妇为外院转诊而来。

救治中心成立早期,收治的孕产妇的疾病类型以子痫前期、产后出血为主,病种相对单一。这些年,疾病的类型更为多变、复杂、凶险,如胎盘植入,妊娠合并心脏病、糖尿病、肺动脉高压等。“近几年,收治的重症孕产妇的病情严重程度会更高,更凶险,例如复杂性胎盘植入,往往会引发大出血,威胁产妇生命。”余琳说。

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主任陈敦金指出,20年救治历程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例如,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的增加,一方面是因为产妇普遍分娩年龄增大,另一方面也与生活方式变化有关。其中,全省妊娠期糖尿病的妊娠发生率为6.7%,在救治中心更是高达10%。

此外,二孩政策放开,高龄产妇明显增多,疤痕子宫妊娠增多,胎盘植入的患者也明显增多。救治中心收治的胎盘植入患者每月就有50多例。2017年转运收治的患者中,高危妊娠患者占住院患者80%以上,其中前置胎盘14.11%,妊娠期高血压13.88%,产后出血5.27%,早产9.10%,合并内外科疾病15.81%。


陈敦金在大会致辞。

创新术式减少出血,打响“子宫保卫战”

陈敦金是救治中心的创始人,20年来,经过他手主持救治的孕产妇有上万例。胎盘植入是产科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剥离胎盘的时候可能导致患者大出血、休克、子宫穿孔、继发感染,甚至死亡,而且在手术过程中,还往往容易累及周边脏器。

“50年前,产妇如果发生胎盘植入,绝大多数会必死无疑。”陈敦金说,即使在2014年以前,发生胎盘植入的产妇能够顺利实现胎盘剥离都是很幸运的。但胎盘植入严重的产妇,还是需要在术中切除子宫,而且出血量非常大。

广医三院的产科每年收治的各种危险型胎盘植入高达600例,能否帮助这些产妇减少大出血以及生命危险,甚至保住子宫?

2014年,救治中心团队开展了全球首例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设计,采用经后路子宫切除术。这一创新,既可精确完整地将子宫切除,又大大减少了产妇的出血量,并能很好地保留膀胱的完整性。

2015年底,该团队采用了“经后路胎盘部分切除加子宫修补术”,将因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而切除子宫的比例大幅下降;2016年,该团队又全球首创了“子宫环形切除手术”,让危险性胎盘植入产妇保全子宫的几率大大增加。

“此前,很多国外专家认为保住这些子宫没用,不建议再怀孕,否则发生子宫破裂的几率很高。但我们有几个病人保住了子宫后现在又怀孕了。”陈敦金说。

“AI产科医生”预计2019年能临床应用

救治中心对重症孕产妇的抢救成功率高达99.7%。“我们能抢救回这么多重症孕产妇的‘法宝’就是bondness(组合)。”陈敦金说,组合是指预测、预防、管理与救治技术的组合,其中救治只是最后一关。

预测就是判断产妇的妊娠风险,是否会产生严重的产科并发症。例如产后出血可以根据高危因素来预测,很多胎盘植入病人因此而避免了大出血。

陈敦金透露,团队还利用大数据资料,通过学习以往的近20万例患者病历数据,打造一个“AI产科医生”。 目前,团队正在验证AI产科医生的功能,预计2019年能够得到应用。

产科危急重症进展很快,往往需要及时处理,这就要求基层也需要掌握产科危重症的识别能力、救治能力。“今年我们跑遍了广东所有的地级市,进行基层产科人员的培训,提升基层救治水平。”陈敦金介绍。

2017年,救治中心到基层开展了11场产科危急重症新技术培训活动,培训基层医护人员3000余名,开展团队实操演练900余人次。

陈敦金希望能将AI产科医生在基层推广应用,识别发现高危的孕产妇。孕妇每个月产检时,基层医生将她的各项指标输入AI系统,AI医生便会判断产妇存在的风险,并给出相应的处置建议,而且还可以实现长期的管理监测。

【记者】李秀婷 

【通讯员】胡骐冰 黄贤君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