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广州参考》穗科学家利用碱基编辑技术在胚胎层面成功修复“蜘蛛人”致病基因,系中国科学家首次!
代表着在重塑人类胚胎DNA尝试的基础上又取得重大进展。

发布时间:2018.08.31 来源:《广州参考》 发布人:医院办公室 点击数:4124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8月29日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获悉,该院刘见桥教授研究团队(第一作者单位)联合上海科技大学黄行许教授团队,利用碱基编辑技术成功在胚胎层面修复了遗传疾病马凡综合征(MFS)的致病基因。这一研究成果于8月14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医学一区杂志)Molecular Therapy(分子治疗)》上。据悉,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通过碱基编辑技术在人2PN胚胎上纠正遗传疾病的致病突变,代表着在重塑人类胚胎DNA尝试的基础上又取得重大进展

据刘见桥介绍,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从马凡综合征患者捐赠的精子和临床上废弃的不成熟卵子着手,利用体外受精技术(IVF)制备成能自行发育的人类胚胎,通过碱基编辑技术成功修复胚胎中导致马凡综合征(MFS)的致病突变,初步证明了碱基编辑技术在人类胚胎上对致病突变修复的高效性与安全性。

研究成果受到包括Science杂志在内的多个国外媒体关注。美国著名科技类杂志《连线》评价说中国将碱基编辑技术更快的推向了人类的疾病治疗。Born to engineer网站评论说研究结果证明了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的效果是难以置信的;futurism和genomeweb两个网站对此也进行了相关报道。

马凡综合征(MFS):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据介绍,马凡综合征(MFS)是一种影响身体结缔组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FBN1(编码原纤维蛋白1)基因中单个碱基的突变引起,患病特征为四肢、手指、脚趾细长不均匀,几乎可以影响身体的任何部位,从松弛的关节、弱视到心脏壁上危及生命的裂缝。患者多数四肢细长不均称,由于身高明显超出常人,双臂平伸指距大于身长,故被称为“蜘蛛人”。

该病目前尚无特效药救治,主要通过手术纠正病变,但也只能减轻症状,费用昂贵,不能根治。如果父母之中任何一人是纯合突变,就是100%遗传;如果双方都是杂合突变,就是75%遗传;如果只有一方是杂合突变,另一方不是患者,就是50%的遗传。 

对18个胚胎进行编辑,获得16个全正常基因型

研究过程中,在一位不到30岁的马凡综合征男子捐献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研究人员获得了其血液和精液样本。该名男性马凡综合征患者属杂合突变,即两条等位基因中只有一条是突变基因,另外一条是正常基因。在进行胚胎编辑之前,研究人员先在细胞系上进行了测试,制作了含有相关突变的细胞模型,并且研究了用基因编辑修复此突变的可能性。结果,研究表明胞嘧啶碱基编辑技术可以高效实现突变位点的修复,这为在胚胎层面修复马凡综合征致病突变提供了数据支持。

随后,研究人员收集了临床上废弃的未成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然后将单个马凡综合征患者捐赠的精子通过显微操作注射到成熟的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杂合致病突变基因的胚胎。

其后,利用验证过的胞嘧啶碱基编辑系统,研究人员通过显微操作对18个受精卵进行编辑,结果表明修复后的16个胚胎呈现出完全正常的基因型,另外两例胚胎不是完美的修复。

该研究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程序均在广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

碱基编辑器有望安全高效修复致病基因

刘见桥说,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没有使用典型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而是采用哈佛大学David Liu实验室于2016年开发的碱基编辑器,但他并没有参与这项新研究。针对这项研究,David Liu说:“这很好地展示了如何使用碱基编辑器来修正一个众所周知的点突变。”

刘见桥指出,相较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碱基编辑系统更加安全。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正常胚胎中修复突变基因用的是同源重组的方式,即先利用CRISPR/Cas9在靶位点处断裂DNA双链,接着利用提供的同源模板通过同源重组修复对突变位点进行编辑。而本研究利用的碱基编辑系统是在CRISPR/Cas9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得到的,并不需要对DNA双链进行断裂,可以直接实现单个碱基突变位点的替换,例如将A位点替换为G位点。这种编辑技术不会出现断裂DNA双链,理论上更安全。

研究人员通过精心设计,在体外建立了细胞模型,全面分析了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后在胚胎层面进行了修复,利用碱基编辑技术,大大提高了修复疾病突变的效率,同时没有发现脱靶,从实际操作层面上初步证明了碱基编辑技术对人胚胎上致病突变修复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这项研究对具有此类致病突变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治疗思路,证明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基因治疗潜力。”不过,刘见桥坦言,因伦理问题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以及研究可靠性、安全性的验证等,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白恬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吴婉虹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