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广东科技报—健康养生周刊》刮痧或可治未病

发布时间:2017.03.21 来源:《广东科技报—健康养生周刊》 发布人:医院办公室 点击数:3898

2017年03月21日 星期二  第A05:中医中药

  本报记者  王智锦 

  通讯员 白恬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副主任 李振

  “痧”在中医古籍有三层含义,分别是痧象、痧疹、痧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副主任李振指出,痧疹是多见于小儿的一种传染病,是痧症当中的一个体现;痧症是比较广泛的一组疾病,相当于一种毒性反应临床综合征;很多疾病都会出现痧象,可能是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化过程当中出现的一种皮肤当中的表现。“百病皆可发痧”,痧象是出痧的部位、颜色、形状,痧象是体表的一种表现,或者在操作当中穴位、前胸、后背等部位出现的形状和颜色的变化,起到一个诊断和治疗的作用。

  刮痧要遵循辩证原则

  李振介绍,刮痧属于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延伸于针灸推拿,但刮痧只是一种辅助疗法。刮痧要遵循辩证的原则,同时通过望闻问切指导,确定治疗方案。如果感冒是受风寒侵袭,出现头痛、头晕脑胀、发热等症状,可以在后侧脊柱进行刮痧。皮肤出现潮红或红点,表现出鲜红或暗红颜色,刮痧可以促进皮肤的排泄,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痧象和普通的淤血不同

  “刮痧出的痧象和淤血外形可能相似,但是性质却截然不同。”李振说。普通淤血可能是外伤引起的皮肤淤血,仅仅是皮肤外在的表现;但痧象是疾病发生发展转化过程中在体表的表现,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从而推断疾病是由表到里还是由里到外,再进行治疗。

  刮痧不以出痧为目的

  有人认为“只有病变部位才会出痧”。李振则表示不一定,病变部位有可能出痧也有可能不出痧,但刮痧不是以出痧为目的,关键是起到一个调节脏腑、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的作用。“并不是说刮痧就一定要出痧,皮肤破了,刮坏了也不行。”

  即便不出痧,也可以通过在固定的部位、经络进行一个刮痧手法的治疗,根据望闻问切及患者的反应(如饮食、大小便、舌苔等的变化)来判断刮痧的效果及下一步治疗的调整。

  治未病可适当刮痧

  刮痧过去用于民间,用勺子、瓦片、碗边等随身各处的物体,抹上一些油,就可以刮痧了。李振说,“人们以前关注已病,到现在开始慢慢关注未病了,刮痧对疾病也起到预防作用,比如每个月或不同的季节刮一次。对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如胃肠炎、咳嗽等,可以采取固定经络的刮痧疗法。”

  刮痧的介质可以根据疾病来选择调节脾胃、调节脏腑的介质,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风寒风热感冒用油不同,薄荷油可以起到清凉的作用,热者寒吃,寒者热吃。

  “而很多人也想通过刮痧来美容瘦身,但医生关注的更多是健康。”李振认为,健康、脏腑通和、气血调和,脸色就会好,面部也不会产生黄褐斑、小疙瘩等。

  刮痧应适时而用

  中医有观点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对刮痧不适用。李振表示,刮痧痛不痛与通不通没有任何关系,疼痛主要是跟两方面相关,一是术者的手法,二是患者的感受。手法由轻到重再到轻,慢慢疏导,但是说刮得越痛越好更多的是鼓励和安慰患者。患者皮肤的感受度不同,对疼痛的忍耐度也不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