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羊城晚报》『全面二孩』,这一年

发布时间:2017.01.03 来源:《羊城晚报》 发布人:医院办公室 点击数:4218

来源:羊城晚报     2017年01月02日       版次:A04G


2016年冬天,39岁的大学女教师谢静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剖腹产下了来之不易的二胎,是个漂亮的小男孩,和5岁的大女儿凑成了一个“好”字。在她心里,孩子是上天给予她最好的礼物。

这样的幸福,在过去的一年里,许许多多家庭里都在发生。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实施了30余年的计生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随之而来的,是相应增加的人口数量,以及发生了巨大改变的生活。

在过去的一年里,生,还是不生,一度成为了许多家庭的共同话题。对于39岁的谢静而言,小儿子的平安落地犹如赶上了“末班车”的兴奋,但对于不少家庭而言,再生育,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随着生育意愿的逐渐释放,医疗资源的紧张开始显露出来。大型三甲医院里,产科门诊爆满、产检爆棚、高龄高危孕产妇剧增、产科床位紧张、医生忙到头晕晕,继而限制建档、孕产妇分流,让原本资源紧张的医疗机构“压力山大”;

在过去的一年里,从国家到广东,出台了一系列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影响的文件,改革完善计生服务管理,加强高龄、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和救治,延长生育假期,设立陪产假等等,有条不紊地应对这前所未有的忙碌。

今天,羊城晚报推出专题报道,回顾“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一周年,在我们记录下来的这些故事里,或许,就有你的故事。

A 忙得“人仰马翻”的产科

“二胎、疤痕子宫、中央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外院手术剥离胎盘后大出血5000毫升以上……”2016年6月的一个晚上,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到紧急电话,一名危急重症产妇正在转院过来,正从绿色通道直接送进手术室。这是华南地区最早成立、广州地区唯一的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几乎每一天,都会接到全省各地送来的不同程度的危急重症孕产妇。

广医三院妇产科副主任贺芳至今犹记这名叫小娴(音)的孕妇,怀孕36周+,“送来时连血压都测不到了,心率160次/分,身体开始发冷,大出血根本压不住,整个垫子都被血湿透了。”

产妇命悬一线,十多名医护人员开始与时间赛跑。上手术台的是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主任陈敦金带领的团队,是这里最“豪华”的配置。然而,面对止不住的大出血,几乎已经失去意识的产妇,在紧急商量后,医生团队作出了为她切除子宫的决定。数小时的密集手术,小娴捡回一条命。这一次,她用掉了十几包血,创下了医院输血科的新纪录。

这只是其中的一例个案。住院医师曹定娅说,这一年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午休时间几乎全部压缩来整理病历,吃饭只是抽空时扒拉几口。医院住院部12楼是高危重症产妇专区,整层都是高危重症,曹定娅手里就管着其中的几张病床,“妊娠高血压的占了一半,近三成是中央前置胎盘。”另外,二胎、高龄、第一胎剖宫产,是这一层楼多数孕产妇的共同特点,也是这一年来,多数孕妇身上的“标签”。

广医三院产科一区护士长陈云告诉记者,2016年,这一重症产科病区年住院人次超2200多人次,手术量达2400多例次。

在其他综合三甲医院,产科病房里也早已塞得满满当当,有的连消防门旁边都摆上了病床。绝大多数大型三甲医院采取了产妇分流机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顺产产妇24小时后出院,剖宫产3天出院。

手术室和病房里忙,产科门诊医生更是苦不堪言。温济英是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越秀院区产科主任,每一次出门诊,除了50多个正常放出的号,加号的人都排长队。“从7月起,每个月门诊量都上万人次,比去年增加了三成。”

“累”,几乎是所有产科医生的共同感受。省人民医院母胎医学科主任潘微,几乎每天都要给数十名孕妇做胎儿心脏B超,“一天下来手都抬不起来。”而让潘微更忧心的是,查出问题的胎儿多了许多,“复杂先心病以前一个月都没几个,现在一天就好几个,多数都是二胎、高龄妈妈。”

根据省卫计委独家提供给羊城晚报记者的数据,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常住人口中新增符合生育政策的育龄妇女876万,30岁以上占66.8%。根据孕妇建档情况,预计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全省孕产妇数将比2015年增长27%。

从产科资源总量来看,全省现有1902家助产机构,实际开放产科床位44799张,具有助产技术服务人员29560人,资源告急的机构主要集中在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和人民医院,尤其是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

根据广东省全员人口数据库的数据,今年1-9月,全省户籍人口出生95.48万人(2015年同期出生为75.43万人),其中二孩出生36.23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8.77万人。

为了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影响,从国家到广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在医疗资源上为高龄高危孕产妇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如今,广州、深圳已经实现了孕产妇分级管理和救治,下一步,全省将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出生缺陷综合干预中心。同时,还将大力推广孕产期保健服务分级诊疗。下一步,广东会将助产机构分为一、二、三级。其中一级助产机构接诊正常孕产妇,二级助产机构以接诊正常和一般高危孕产妇为主,三级助产机构以接诊严重高危孕产妇为主。

B 甘苦自知的高龄产妇

住了3天院后,39岁的刘三姐(化名)终于可以回家了。3天前,她剖腹产下了二女儿小星星,粉嘟嘟的婴儿让她忘却了过去一年的艰辛,此时的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来接她出院的,是自己的三个姐妹,还有12岁的大女儿月月,丈夫龙先生早就在家里准备好一切,抱着尚在襁褓中的星星等待妈妈的归来。这一次,他们一家四口真正团聚了。

过去的一年,对于刘三姐夫妇而言并不容易。2005年大女儿月月出生后,看着日渐长大的女儿越发乖巧,有时候会问他们什么时候生弟弟妹妹。每每至此,出生于多姊妹家庭的夫妻俩内心就有些歉疚。因为政策不允许,他们曾经怀上过一个孩子,却没有留下来。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夫妻二人赶紧备孕,3月份,夫妻俩还专门来了一场邮轮之旅,希望能够怀上二宝。然而,却没有成功。

有点气馁的二人打算顺其自然,不想,却在4月初迎来了好消息。“两道杠,当时真的很兴奋,我们当时打趣,时隔十年,好政策送了一个好礼物。”然而,她没有预想到,接下来即将到来的,除了喜悦还有艰辛。

因为深知自己高龄,所以在胎儿3个月之前,她每周都到医院去抽血查孕酮和HCG,“不说别的检查,单是血就抽了很多。”而让她更痛苦的,是怀孕25周时做糖耐测试没通过,空腹血糖指数飙升至10mmol/L,在医生的指引下,她来到了广医三院营养科就诊,成为了广医三院“糖妈妈俱乐部”中的一员。这是医院为了帮助妊娠糖尿病的孕妈妈们对抗疾病而专门组建的。妊娠糖尿病需要控制饮食,“我们每天都把自己每一顿的食物拍下来上传到微信群里,大家互相监督和鼓励。”然而,一段时间的饮食控制并没有让刘三姐的空腹血糖降下来,在医生的指导下,她开始每天用胰岛素。“每一顿饭前先扎手指测血糖,然后在大腿上打胰岛素。久而久之,手指扎成了筛子,大腿上全是淤青。从来都不敢出去跟人吃饭,怕别人看到自己扎针觉得害怕。都不知道自己哪里来那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到了最后。”她伸出一双遍布疤痕的双手,感慨道。

由于担心血糖高可能会引发胎停,所以她几乎每周都回医院做产检。“每天早上7点起来抢号,同时开多个抢号渠道,抢不到了就赶紧打车到医院加号,医生上班前,加号的人就已经排了长队。”整个孕期产检,刘三姐都是早上8点到医院,下午4点才做完。“人太多了,大多数都是和我差不多的高龄、二胎,疤痕子宫。”如今的她已经学会了不少产科专业用语。

就在刘三姐还沉浸在再次为人母的喜悦中时,住在她隔壁病房的潘小娟泪湿了眼眶。12月17日晚,她突然出现出血症状,在增城当地医院止血未果被送来了广医三院,住进了高危重症产妇区。从那天起,她就得躺在床上,保持侧躺姿势。

“这一辈子从来没有如此狼狈,吃喝拉撒都在床上。”爱美的她散着一头长发,缓缓转过头去,不让人看到她落泪的模样。而她的同病房的两个孕妇,也都是同样的情况,三个孕妇就那么躺着,偶尔你一言我一语地搭几句话。

中央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这个复杂的专业用语让潘小娟陷入了无尽的焦虑。她只知自己稍微一用力,就会血流不止。38岁的她怎么也想不明白,12年前生大女儿时,健步如飞。可如今才怀孕33周,就成了这般光景。

曹定娅是潘小娟的管床医生,她每天都会来看潘小娟多次。在她看来,潘小娟的情况并不乐观,“植入得比较厉害,又是疤痕子宫,加上高龄,如果能熬过34周就已经是万幸。”

可潘小娟并不想孩子那么早就出世,备受折磨的她深知早产儿的风险。“刚来医院时天天以泪洗面,这几天才好一点点。”

尽管历尽艰辛,刘三姐和潘小娟却从未后悔过自己在高龄时再次怀孕。“最后我能留给女儿的,只有一个亲人。”看着手机里大女儿抱着小女儿的照片,刘三姐的眼里闪着幸福的泪光。她道出了多数二胎妈妈的心声。

C 那些还在犹豫中的人们

然而,并非人人都如她们一样勇敢。2016年11月初,家住广东中山市的小咩(化名)刚刚给女儿过完一岁生日就查出了怀孕,这个消息却并没有给她带来一丝喜悦,反而让她陷入了慌乱。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女儿出生之后,30岁的她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成为了一名全职妈妈。家里还有一个年近7旬身体并不好的婆婆,全家人靠着丈夫一人的工资勉强过日。如今,腹中这个意外而来的小生命成了她内心的负担。“我本来就没有人帮忙带,以后两个孩子,我就不用去工作了,什么理想、事业可能都与我无关了。”她并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他们都会要我生下来,可我知道,生下来之后要承受巨大压力的还是我自己。可又不忍心放弃,毕竟是一个小生命。”年轻的她陷入了纠结。

事实上,小咩并不是孤例。自从二孩政策放开之后,关于生不生二胎,网络上流传过这样的段子:“第一,必须有相处好的公婆;第二,必须有能帮忙的爸妈;第三,必须有靠得住的老公;第四,必须有懂事的老大;第五,必须有足够的假期;第六,必须有能足够让你任性的钱。满足以上六点你就可以安心放心宽心地生二胎,否则建议慎重考虑。”

对于小咩等多数犹豫生不生的人而言,她们并不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前不久,全国妇联儿童部发布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调查报告,报告中显示,目前一半以上的一孩家庭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其中,在发达省份和城市家庭中生育二孩的意愿相对较低,而“经济压力大”,“没有精力再照顾另一个孩子”是影响人们不愿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30岁的小咩也有另外的担心:“如果几年以后自己想生又生不了时,会不会更后悔?”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