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党建网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成果展示

梦回1915

发布时间:2021.06.02 来源: 发布人:丁晓 点击数:4091

最近在中央一套上映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主要讲述的是1915年到1921年《新青年》杂志的成长历程,融入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这段历史,是属于那个觉醒年代的追梦故事。

我们在此刻,在这里,看着那个年代,在北京,在上海,在嘉兴上演的一幕幕。梦回1915,我想去上海,去参加反“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的大游行;梦回1915,我想去看李大钊和陈独秀在早稻田大学的初见;梦回1915,我想看蔡元培重新出山,改革北大……

他们是那个年代的追梦人,上下求索只为寻求一条救国的道路。

他们的勇气,他们的才智以及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与爱国情怀,无不令人动容。曾经的他们,只是历史书本上的人物,想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他们对于共产党的意义,是我们历史考卷上的必答题。然而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性格,他们是怎么一路走来,我们却知之甚少,通过这一部《觉醒年代》,我们仿佛可以穿越时空,听见他们的呐喊,感受到他们的努力,见证他们创造历史。

李大钊,当年从历史课本里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英年早逝的中国共产党人”,然而在《觉醒年代》里,大家叫他,守常先生,守常先生和仲甫先生志同道合的革命情谊,和工人兄弟们的友情,和北大学生们的师生情,和家人的亲情……他的形象是饱满的,是有血有肉的,是有脾气性格的,是完整的。

初出茅庐的他,不像陈仲甫,是早已成名的革命人士,有蔡公等老友倾力相助,不像胡适之,是师从实用主义大师约翰杜威的哥伦比亚博士。他的出生让他更接地气,为了工人朋友过好年,他用光自己工资买年货和他们一起包饺子,为了不相干的陌生人愿意倾其所有,甚至上报社借钱,为了帮学生继续上学,把准备带孩子吃饭的钱,都给了学生……他从群众中来,走到群众中去,他所带来的感动,不止一点点。他似一阵春风,一抹阳光,所到之处,温暖而光明。

1916年,27岁的他,在《新青年》上发表《青年》:“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篇文章向冲锋号一样,叫醒了无数青年,激发起无数青年的救国豪情。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无比坚定,他与人论道时,像一把机关枪一样,妙语连珠又有点“咄咄逼人”,坚毅而强烈。这一点,像极了他的革命友人,陈仲甫,近乎张扬,然而他们相互扶持,一起在通往真理的泥泞道路上执手前行。在那个觉醒年代,走在一条觉醒之路上矢志不渝。

守常先生、仲甫先生,他们的情怀和精神,他们的执着与坚持,他们的热血与奋斗……是他们谱写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而今天,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应当在他们的榜样力量下,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继续奋斗。做光荣传统的继承人,谱写属于我们这个年代的激情岁月,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记忆。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丁晓


推荐